2020年4月30日 星期四

敞開心胸嘗試hpv檢查 

敞開心胸嘗試hpv檢查 
priscilla-du-preez-9e4n5-xvvbg-unsplash.jpg
hiv 、 hpv簡介
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種DNA病毒,屬於乳突病毒科乳突病毒屬。該類病毒感染人體的表皮與黏膜組織,目前約有170種類型的HPV被判別出來,有些時候HPV入侵人體後會引起疣甚至癌症,但大多數時候則沒有任何臨床症狀。 大概有30到40類型的HPV會透過性行為傳染到生殖器及周邊皮膚,而其中又有些會引起性器疣(俗稱菜花)。若反覆感染某些高危險性,且又沒有疣等症狀的HPV類型,可能發展成為癌前病變,甚至是侵襲性癌症。經研究99.7%的子宮頸癌,都是因感染HPV所造成[1]。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統計指出子宮頸癌HPV病毒主要為16/18型,感染比例合計近 7成。[2] 此外,HPV病毒傳染率與性行為人數正相關。美國2014年研究指出,全體女性平均超過 「8成」 曾感染HPV病毒,單一性伴侶也近6成感染HPV病毒。[3]九成婦女感染該病毒後會自動痊癒,僅少部分人會因持續感染,長期刺激細胞進而引發其他致癌因子,導致子宮頸癌。 在近年,台灣研究指出人類乳突病毒是導致肺腺癌的原因之一。其團隊研究發現,HPV16型病毒所釋放的致癌蛋白E6會使人體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抑癌基因P53」失去功能。透過RNA干擾技術,移除E6病毒蛋白後,抑癌基因P53又能重新啟動,發揮其抑制癌細胞的功能。[4][5]







hpv檢查會被歧視?





你一定要記得HPV病毒非常常見,幾乎有性生活的人,不分男女,一生中至少會感染一次HPV,HPV病毒型別高達上百種,大致可分為高風險型(例:HPV16&18型)及低風險型(例:HPV6&11型)。高風險主要與子宮頸癌、子宮頸腺癌、外陰癌、陰道癌⋯⋯等有關,低風險型則與抹片異常及尖形濕疣(俗稱菜花)有關。通常低風險型症狀,一般人透過自身免疫系統就可以清除,症狀不明顯,但如果持續感染就可能會引發癌病變。以子宮頸癌為例,如果病患長期反覆感染HPV,可能會讓子宮頸的細胞不正常增生,引起所謂的癌前病變,若此時還未接受治療,就有可能會形成子宮頸癌。然而子宮頸癌仍帶走不少人的生命,每年全球約有25萬人死於子宮頸癌,台灣也有約950個死亡個案。為國內女性的十大癌症之一







hpv病毒怎麼感染的?
最主要的感染途徑就是性接觸,由於HPV病毒相當常見,不分性別、伴侶多寡都可能感染,加上不一定會出現症狀,因此如果有過性經驗,都可能不知不覺感染或被感染。雖然HPV發生率高,甚至可能致命,但目前HPV病毒有疫苗可以施打預防。不過,尚無性經驗者效果較佳。另外也要記得,如果已經感染,疫苗並無療效。
男女都會感染,一起預防、做hpv檢查
不要認為子宮頸癌、HPV病毒只有女生才需要特別注意,男生也是會感染HPV病毒引發生殖器疣(菜花)相關疾病。
最好的預防措施是這三招:
1.做好安全性行為,應避免不固定伴侶的狀況
2.施打HPV疫苗,目前國內已經很普及
3.已有性經驗的女性,應定期做子宮頸癌抹片檢查或hpv檢查

hpv檢查地點
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
2.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3.長庚醫院
4.桃園醫院匿名篩檢系統 -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5.民生醫事檢驗所

(來源:WIKIPEDIA, THE NRES LENS, KKNEWS)

暈眩 聚餐密閉空間

暈眩 聚餐密閉空間
the-new-york-public-library-rfnf3pSBr3k-unsplash.jpg
暈眩原因
1.一般感冒後耳悶暈眩 急性中耳炎作怪:最常見的原因
該患者其實是罹患了急性中耳炎暈眩症候群,起因於感冒時,鼻咽部位發炎腫脹,耳咽管開口阻塞,中耳腔黏液無法排出,細菌孳生,續發急性中耳炎。如果中耳發炎不嚴重時,耳朵不見得會痛,人也不見得會發燒,但或多或少會有傳導性聽力障礙,聽不清楚。一旦突然吹到冷風,或環境溫差驟變,發炎的中耳腔內有黏液阻隔,內耳對於冰冷的感受比健側耳微弱,雙耳對於溫度的感應出現差異,會直接影響到兩側內耳半規管內淋巴液的流動速度,故此病比較常見於急性單側中耳炎患者,鮮少發生在兩側急性中耳炎患者。標準治療使用抗生素及副腎皮質素,消除中耳腔黏膜的腫脹發炎,也清除細菌感染,治療期間會建議患者多喝水,降低黏液的黏滯度,加速它順著耳咽管排出或是被黏膜所吸收。治療發炎 清除細菌感染再不行,就只能施行耳膜切開術,或放置中耳通氣管,直接把黏液引流出來,並改善中耳通氣。倘若一感冒就會暈眩發作,先別盲服止暈藥物,宜先正確就醫。
2.反覆頭暈發作 原來是腦袋裡有「洞」:這種「窗型小孔」其實一種先天胚胎發育所遺留下來的痕跡,最常見於基底動脈,戲謔地說是腦袋裡有「洞」真的是一點也不為過。
3.東西會旋轉 幼童耳石脫位搞鬼:會造成幼兒內耳不平衡的疾病並不多,最常見的首推良性復發性暈眩症,會呈現週期性的發作,在幼兒過度疲憊或是改變作息時誘發,合併噁心、嘔吐、食慾不振或是凡事提不起勁的現象,會持續數小時到數日,影響日常活動與課業學習,患者往往會有偏頭痛的家族遺傳,在長大後會轉變成偏頭痛。
4.70歲嬤如廁暈眩 耳石脫落作祟:半夜起床如廁時所發生的暈眩症,大多跟基底動脈(位於顱底,負責供血給腦幹的動脈)缺血有關,起因於突然起身時的姿態性低血壓;如果缺血擴及內耳,不僅會引起耳鳴及聽障,還會使內耳橢圓囊內掌管平衡的耳石鬆脫,隨著內耳淋巴液的迴流,沉積在某一條半規管內;爾後,只要一改變頭部姿勢,易位的耳石就會因重力因素及慣性作用,帶動該條半規管內的內淋巴液,造成眩暈,很像是梅尼爾氏症。

5.梅尼爾氏病發作 天旋地轉:「梅尼爾氏病後管耳石沉積症」,這是一種「複雜暈眩」,起因於梅尼爾氏病發作時,內耳的耳蝸、前庭(橢圓囊及球囊)及半規管同時發生了水腫,當水腫太過嚴重時,影響到橢圓囊內的耳石器,造成耳石鬆脫,接著鬆脫的耳石就會順著內耳淋巴液的迴流,沉積於某一條半規管內,造成患者在持續性的暈眩及耳鳴發作過後,只要一改變頭部姿勢時,就會感到短暫的天旋地轉,時間大約數秒到數分鐘不等。
6.雙側全耳石脫位症 躺平轉頭就暈眩雙側全耳石脫位症導因於頭部外傷、內耳缺血或其他電生理原因(例如癲癇),使耳石顆粒從橢圓囊脫落,掉到半規管內。在頭部轉動或姿態變換時,耳石顆粒隨著半規管內的內淋巴液移動;當姿勢改變停止時,耳石顆粒因慣性作用,持續帶動內淋巴液,刺激半規管壺腹的頂帽(平衡覺感知器),誘發眼震。
7.遊樂園的夢靨-雲霄飛車後眩暈眩
醫師問診後發現,只要請患者平躺時轉頭,或是頭快速向兩側後仰時,均會誘發出眼振和暈眩,顯然是兩側內耳的半規管內均充滿了脫位的耳石,這樣的症狀正是最嚴重的耳石脫位症型態。經過反覆多次進行不同方向的耳石復位術後,病症最終緩解消失了。

預防、緩解 暈眩 的方式
當病症在平日發作時,往往會伴隨著工作持續一整天,直到下班後才會緩解,但隔天回到工作崗位後,一樣的病症又開始,輕者反覆兩、三日,重者會達數週或數月,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家庭生活或人際關係。由於腦幹中風或出血在發作初期與此病很類似,患者千萬不要亂服止暈或止痛藥而不就醫。建議患者平日適度運動,最簡便的方法莫過於步行或騎腳踏車上下班,不僅可以預防病症發作,也可紓解壓力與維持健康,否則就得在發作前,口服預防性藥物,例如乙型腎上腺素源性受器,或丙型胺基丁酸受器調節劑。患者最好能有規則的作息,即便是假日,也要按平日習慣在固定時間入睡和起床,千萬別前一天熬夜玩樂、隔日睡懶覺,這樣做,可以避免病症在假日時發作。不僅如此,患者也不能過量飲用咖啡或茶,以免誘使病症發作。


待在家就覺得暈眩














頭暈(dizziness)一詞的定義較含糊不清,因為頭暈可能是眩暈、暈厥前期 、重心平衡障礙 [2][3] 或一種不明確的「感覺」,比如說「就覺得東西要旋轉了」或「六神無主、靈魂出竅、魂不守舍、腦筋遲鈍、或傻氣的感覺」。 [i][4]所以本條目的目的在於深入頗析「頭暈」並附上英文註解協助讀者釐清。 每個人都會有頭暈的時候,例如:圓圈活動——原地自轉、在圓形場地玩捉迷藏等等。 眩暈是一種旋轉的感覺;或是一種周遭的一切都在繞著自身旋轉的感覺。 很多人都覺得眩暈是非常擾人的。眩暈常伴隨著噁心與嘔吐。大約25%的頭暈屬於眩暈。[5] 重心不穩是一種失去平衡的感覺,常常被形容為「往某個方向傾倒」。這種類型的頭暈較少伴隨著噁心或嘔吐。 不明的頭暈常常是起因於精神/心理因素。有時則是起因於過度換氣。[4] 中風大概佔所有單純因為頭暈而送到急診室的患者中的0.7%。 [ii][5]很多疾病都會使一個人頭暈。事實上,頭暈可能是很多嚴重問題的前兆,例如:腦震盪或腦出血、癲癇和癲癇發作、身體抽蓄、中風、腦膜炎、腦炎(又名大腦腫脹)。 然而這些成因大概可歸納為四大類(%百分比):[7] 外周前庭功能障礙 = 10% 中樞神經損傷 = 5 % 精神/心理疾患 = 5 % 昏昏欲墜、重心不穩 = 5% 不明原因(病因未定)的頭暈 = 5 % 宿醉 Hangover = 70%

(Ref: 維基百科、暈眩相關新聞)資訊分享

2020年4月29日 星期三

hpv檢查 總有第一次

hpv檢查 總有第一次
priscilla-du-preez-9e4n5-xvvbg-unsplash.jpg
hiv 、 hpv簡介
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種DNA病毒,屬於乳突病毒科乳突病毒屬。該類病毒感染人體的表皮與黏膜組織,目前約有170種類型的HPV被判別出來,有些時候HPV入侵人體後會引起疣甚至癌症,但大多數時候則沒有任何臨床症狀。 大概有30到40類型的HPV會透過性行為傳染到生殖器及周邊皮膚,而其中又有些會引起性器疣(俗稱菜花)。若反覆感染某些高危險性,且又沒有疣等症狀的HPV類型,可能發展成為癌前病變,甚至是侵襲性癌症。經研究99.7%的子宮頸癌,都是因感染HPV所造成[1]。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統計指出子宮頸癌HPV病毒主要為16/18型,感染比例合計近 7成。[2] 此外,HPV病毒傳染率與性行為人數正相關。美國2014年研究指出,全體女性平均超過 「8成」 曾感染HPV病毒,單一性伴侶也近6成感染HPV病毒。[3]九成婦女感染該病毒後會自動痊癒,僅少部分人會因持續感染,長期刺激細胞進而引發其他致癌因子,導致子宮頸癌。 在近年,台灣研究指出人類乳突病毒是導致肺腺癌的原因之一。其團隊研究發現,HPV16型病毒所釋放的致癌蛋白E6會使人體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抑癌基因P53」失去功能。透過RNA干擾技術,移除E6病毒蛋白後,抑癌基因P53又能重新啟動,發揮其抑制癌細胞的功能。[4][5]







hpv檢查會被歧視?





你一定要記得HPV病毒非常常見,幾乎有性生活的人,不分男女,一生中至少會感染一次HPV,HPV病毒型別高達上百種,大致可分為高風險型(例:HPV16&18型)及低風險型(例:HPV6&11型)。高風險主要與子宮頸癌、子宮頸腺癌、外陰癌、陰道癌⋯⋯等有關,低風險型則與抹片異常及尖形濕疣(俗稱菜花)有關。通常低風險型症狀,一般人透過自身免疫系統就可以清除,症狀不明顯,但如果持續感染就可能會引發癌病變。以子宮頸癌為例,如果病患長期反覆感染HPV,可能會讓子宮頸的細胞不正常增生,引起所謂的癌前病變,若此時還未接受治療,就有可能會形成子宮頸癌。然而子宮頸癌仍帶走不少人的生命,每年全球約有25萬人死於子宮頸癌,台灣也有約950個死亡個案。為國內女性的十大癌症之一







hpv病毒怎麼感染的?
最主要的感染途徑就是性接觸,由於HPV病毒相當常見,不分性別、伴侶多寡都可能感染,加上不一定會出現症狀,因此如果有過性經驗,都可能不知不覺感染或被感染。雖然HPV發生率高,甚至可能致命,但目前HPV病毒有疫苗可以施打預防。不過,尚無性經驗者效果較佳。另外也要記得,如果已經感染,疫苗並無療效。
男女都會感染,一起預防、做hpv檢查
不要認為子宮頸癌、HPV病毒只有女生才需要特別注意,男生也是會感染HPV病毒引發生殖器疣(菜花)相關疾病。
最好的預防措施是這三招:
1.做好安全性行為,應避免不固定伴侶的狀況
2.施打HPV疫苗,目前國內已經很普及
3.已有性經驗的女性,應定期做子宮頸癌抹片檢查或hpv檢查

hpv檢查地點
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
2.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3.長庚醫院
4.桃園醫院匿名篩檢系統 -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5.民生醫事檢驗所

(來源:WIKIPEDIA, THE NRES LENS, KKNEWS)

暈眩 頭昏眼花 

暈眩 頭昏眼花 
the-new-york-public-library-rfnf3pSBr3k-unsplash.jpg
暈眩原因
1.一般感冒後耳悶暈眩 急性中耳炎作怪:最常見的原因
該患者其實是罹患了急性中耳炎暈眩症候群,起因於感冒時,鼻咽部位發炎腫脹,耳咽管開口阻塞,中耳腔黏液無法排出,細菌孳生,續發急性中耳炎。如果中耳發炎不嚴重時,耳朵不見得會痛,人也不見得會發燒,但或多或少會有傳導性聽力障礙,聽不清楚。一旦突然吹到冷風,或環境溫差驟變,發炎的中耳腔內有黏液阻隔,內耳對於冰冷的感受比健側耳微弱,雙耳對於溫度的感應出現差異,會直接影響到兩側內耳半規管內淋巴液的流動速度,故此病比較常見於急性單側中耳炎患者,鮮少發生在兩側急性中耳炎患者。標準治療使用抗生素及副腎皮質素,消除中耳腔黏膜的腫脹發炎,也清除細菌感染,治療期間會建議患者多喝水,降低黏液的黏滯度,加速它順著耳咽管排出或是被黏膜所吸收。治療發炎 清除細菌感染再不行,就只能施行耳膜切開術,或放置中耳通氣管,直接把黏液引流出來,並改善中耳通氣。倘若一感冒就會暈眩發作,先別盲服止暈藥物,宜先正確就醫。
2.反覆頭暈發作 原來是腦袋裡有「洞」:這種「窗型小孔」其實一種先天胚胎發育所遺留下來的痕跡,最常見於基底動脈,戲謔地說是腦袋裡有「洞」真的是一點也不為過。
3.東西會旋轉 幼童耳石脫位搞鬼:會造成幼兒內耳不平衡的疾病並不多,最常見的首推良性復發性暈眩症,會呈現週期性的發作,在幼兒過度疲憊或是改變作息時誘發,合併噁心、嘔吐、食慾不振或是凡事提不起勁的現象,會持續數小時到數日,影響日常活動與課業學習,患者往往會有偏頭痛的家族遺傳,在長大後會轉變成偏頭痛。
4.70歲嬤如廁暈眩 耳石脫落作祟:半夜起床如廁時所發生的暈眩症,大多跟基底動脈(位於顱底,負責供血給腦幹的動脈)缺血有關,起因於突然起身時的姿態性低血壓;如果缺血擴及內耳,不僅會引起耳鳴及聽障,還會使內耳橢圓囊內掌管平衡的耳石鬆脫,隨著內耳淋巴液的迴流,沉積在某一條半規管內;爾後,只要一改變頭部姿勢,易位的耳石就會因重力因素及慣性作用,帶動該條半規管內的內淋巴液,造成眩暈,很像是梅尼爾氏症。

5.梅尼爾氏病發作 天旋地轉:「梅尼爾氏病後管耳石沉積症」,這是一種「複雜暈眩」,起因於梅尼爾氏病發作時,內耳的耳蝸、前庭(橢圓囊及球囊)及半規管同時發生了水腫,當水腫太過嚴重時,影響到橢圓囊內的耳石器,造成耳石鬆脫,接著鬆脫的耳石就會順著內耳淋巴液的迴流,沉積於某一條半規管內,造成患者在持續性的暈眩及耳鳴發作過後,只要一改變頭部姿勢時,就會感到短暫的天旋地轉,時間大約數秒到數分鐘不等。
6.雙側全耳石脫位症 躺平轉頭就暈眩雙側全耳石脫位症導因於頭部外傷、內耳缺血或其他電生理原因(例如癲癇),使耳石顆粒從橢圓囊脫落,掉到半規管內。在頭部轉動或姿態變換時,耳石顆粒隨著半規管內的內淋巴液移動;當姿勢改變停止時,耳石顆粒因慣性作用,持續帶動內淋巴液,刺激半規管壺腹的頂帽(平衡覺感知器),誘發眼震。
7.遊樂園的夢靨-雲霄飛車後眩暈眩
醫師問診後發現,只要請患者平躺時轉頭,或是頭快速向兩側後仰時,均會誘發出眼振和暈眩,顯然是兩側內耳的半規管內均充滿了脫位的耳石,這樣的症狀正是最嚴重的耳石脫位症型態。經過反覆多次進行不同方向的耳石復位術後,病症最終緩解消失了。

預防、緩解 暈眩 的方式
當病症在平日發作時,往往會伴隨著工作持續一整天,直到下班後才會緩解,但隔天回到工作崗位後,一樣的病症又開始,輕者反覆兩、三日,重者會達數週或數月,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家庭生活或人際關係。由於腦幹中風或出血在發作初期與此病很類似,患者千萬不要亂服止暈或止痛藥而不就醫。建議患者平日適度運動,最簡便的方法莫過於步行或騎腳踏車上下班,不僅可以預防病症發作,也可紓解壓力與維持健康,否則就得在發作前,口服預防性藥物,例如乙型腎上腺素源性受器,或丙型胺基丁酸受器調節劑。患者最好能有規則的作息,即便是假日,也要按平日習慣在固定時間入睡和起床,千萬別前一天熬夜玩樂、隔日睡懶覺,這樣做,可以避免病症在假日時發作。不僅如此,患者也不能過量飲用咖啡或茶,以免誘使病症發作。


待在家就覺得暈眩














頭暈(dizziness)一詞的定義較含糊不清,因為頭暈可能是眩暈、暈厥前期 、重心平衡障礙 [2][3] 或一種不明確的「感覺」,比如說「就覺得東西要旋轉了」或「六神無主、靈魂出竅、魂不守舍、腦筋遲鈍、或傻氣的感覺」。 [i][4]所以本條目的目的在於深入頗析「頭暈」並附上英文註解協助讀者釐清。 每個人都會有頭暈的時候,例如:圓圈活動——原地自轉、在圓形場地玩捉迷藏等等。 眩暈是一種旋轉的感覺;或是一種周遭的一切都在繞著自身旋轉的感覺。 很多人都覺得眩暈是非常擾人的。眩暈常伴隨著噁心與嘔吐。大約25%的頭暈屬於眩暈。[5] 重心不穩是一種失去平衡的感覺,常常被形容為「往某個方向傾倒」。這種類型的頭暈較少伴隨著噁心或嘔吐。 不明的頭暈常常是起因於精神/心理因素。有時則是起因於過度換氣。[4] 中風大概佔所有單純因為頭暈而送到急診室的患者中的0.7%。 [ii][5]很多疾病都會使一個人頭暈。事實上,頭暈可能是很多嚴重問題的前兆,例如:腦震盪或腦出血、癲癇和癲癇發作、身體抽蓄、中風、腦膜炎、腦炎(又名大腦腫脹)。 然而這些成因大概可歸納為四大類(%百分比):[7] 外周前庭功能障礙 = 10% 中樞神經損傷 = 5 % 精神/心理疾患 = 5 % 昏昏欲墜、重心不穩 = 5% 不明原因(病因未定)的頭暈 = 5 % 宿醉 Hangover = 70%

(Ref: 維基百科、暈眩相關新聞)資訊分享


2020年4月28日 星期二

耳癢聽聲耳鳴? 竟是外耳道染黴菌

耳癢聽聲耳鳴? 竟是外耳道染黴菌
耳鳴介紹:
   根據美國統計資料指出耳鳴影響約15%的人口,且與焦慮、噪音等因素有關。它不被定義為疾病,它其實是大腦聽覺系統產生的一種症狀。許多疾(包括老化)都有可能造成這種症狀。凡是沒有「音源」而耳朵卻「聽」到了聲音,就是我們所稱的「耳鳴」。它有時只發生在耳的一側,有時則兩邊皆有。造成耳鳴的原因有非常多種,最常見的是聽神經的問題,例如噪音傷害、或是病毒感染、中耳炎,甚至可能是某些藥物損害神經,耳朵就會開始產生耳鳴。
耳鳴原因:
1、耳道的阻塞,使共鳴受到影響
2、耳膜有了破洞或產生病變腫脹
3、中耳聽骨、耳咽管(掌管中耳的壓力)
4、內耳聽覺細胞損壞
5、聽神經故障
6、聽覺中樞有了毛病
7、耳部附近的血管性病變。
1586621730645.jpg
耳鳴的治療:
   耳鳴是全人的醫療,非單靠藥物,而是要身心靈全方位的治療。目前並無有效治療耳鳴的藥物,一般藥物的效果多在降低情緒的焦慮、幫助放鬆,或是促進血液循環、恢復神經的活性。治療耳鳴的關鍵,其實是改變對它的觀感,不要把它當成可怕的敵人,試著正面看待、慢慢接納與它和平共存。目前並無有效治療耳鳴的藥物,一般藥物的效果多在降低情緒的焦慮、幫助放鬆,或是促進血液循環、恢復神經的活性。治療耳鳴的關鍵,其實是改變對它的觀感,不要把它當成可怕的敵人,試著正面看待、慢慢接納與它和平共存。慢慢訓練腦部適應它,還包括一些生活上、飲食上要注意的事:
1.避免咖啡、茶、可樂、菸、酒等刺激性食物。
2.國外報告指出,含水楊酸成分的食物也可能加重耳鳴的症狀,如蘋果、葡萄、番茄、草莓、小黃瓜、奶油、布丁蛋糕等要少吃。另外,如乳酪、可可、巧克力等也可能刺激血管收縮,而影響耳鳴,同樣少吃為妙。
3.建議可喝些具穩定神經系統作用的茶飲,如菊花茶、百里香、薄荷等,可減輕焦慮和幫助睡眠,或可間接改善它。
4.體操、游泳或按摩耳朵等有助減輕症狀,但效果因人而異。
5.約 70.80%的耳鳴患者會伴隨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對於合併中度以上聽力障礙的病人,建議配戴適當的助聽器。因為助聽器可幫助接收正確、較清晰的外來訊號,且是病人想要聽到的聲音,讓聽覺中樞神經重新去處理這些外來訊
息,進而忽略由內產生的耳鳴
15.jpg
耳鳴的各種案例:耳癢聽聲耳鳴? 竟是外耳道染黴菌
一名50歲男性右側耳道深處一直是癢癢的,好像有螞蟻在爬,常常會有臭臭的分泌物流出來,聽聲音時,總覺得「悶悶」的;夜闌人靜時,還會持續聽見「嗚嗚」聲。
原本以為是聽力老化,但聽力檢查並無異常發現。以為是耳垢堵住,但怎麼挖都挖不出來,點了耳藥水也沒有效果。就醫時,在耳道顯微內視鏡下,我發現右側外耳道完全沒有耳垢,但該側耳膜缺乏光澤,上面長了一圈黃白色的菌絲。
他其實是罹患了黴菌性耳膜炎,此病常見於過敏體質者,外耳道上皮會因過敏反應,一直分泌出偏鹼性的液體,加上這類患者大多有經常性掏耳之習慣,不僅把可以抵抗黴菌的耳垢挖得乾乾淨淨,還會直接破壞外耳道皮膚既有的皮脂層,進而創造出相當適合黴菌生長的環境;一旦掏耳器械沒有消毒乾淨,不慎把黴菌孢子帶入外耳道,感染耳膜上皮,就會很快地長出菌絲來。
罹患黴菌性耳膜炎
此病治療以局部使用抗黴菌藥劑為主,需要醫師小心翼翼地清除耳膜上的菌絲,接著把藥膏塗抹於耳膜患處及外耳道上,患者若有刺痛須忍耐。往往需要每3日回診一次接受治療,如此持續至少2週,才能控制住病情。
然後持續使用硼酸耳滴劑至少一個月,使外耳道保持在弱酸性,避免黴菌復發。治療期間,患者需避免掏耳,以免破壞外耳道新的皮脂層與耳垢。
此病若不治療,隨著黴菌愈益侵犯耳膜,不僅奇癢無比影響生活品質,還會因反覆的上皮潰爛與發炎,耳膜逐漸變厚,影響到聲音傳入時的震動,出現耳鳴,久而久之耳膜硬化,造成傳導性聽力障礙。
患者按照醫囑接受治療後,不僅耳道不再發癢,就連耳鳴也消失了。
建議有經常耳道發癢者,別胡亂掏耳,宜及早正確就醫,控制過敏,以免罹患黴菌性耳膜炎。
最後聽點小音樂看能不能減緩你的耳鳴吧~(我沒有任何有關這部影片的版權)

hpv檢查:被發現很尷尬

hpv檢查:被發現很尷尬
priscilla-du-preez-9e4n5-xvvbg-unsplash.jpg
hiv 、 hpv簡介
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種DNA病毒,屬於乳突病毒科乳突病毒屬。該類病毒感染人體的表皮與黏膜組織,目前約有170種類型的HPV被判別出來,有些時候HPV入侵人體後會引起疣甚至癌症,但大多數時候則沒有任何臨床症狀。 大概有30到40類型的HPV會透過性行為傳染到生殖器及周邊皮膚,而其中又有些會引起性器疣(俗稱菜花)。若反覆感染某些高危險性,且又沒有疣等症狀的HPV類型,可能發展成為癌前病變,甚至是侵襲性癌症。經研究99.7%的子宮頸癌,都是因感染HPV所造成[1]。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統計指出子宮頸癌HPV病毒主要為16/18型,感染比例合計近 7成。[2] 此外,HPV病毒傳染率與性行為人數正相關。美國2014年研究指出,全體女性平均超過 「8成」 曾感染HPV病毒,單一性伴侶也近6成感染HPV病毒。[3]九成婦女感染該病毒後會自動痊癒,僅少部分人會因持續感染,長期刺激細胞進而引發其他致癌因子,導致子宮頸癌。 在近年,台灣研究指出人類乳突病毒是導致肺腺癌的原因之一。其團隊研究發現,HPV16型病毒所釋放的致癌蛋白E6會使人體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抑癌基因P53」失去功能。透過RNA干擾技術,移除E6病毒蛋白後,抑癌基因P53又能重新啟動,發揮其抑制癌細胞的功能。[4][5]







hpv檢查會被歧視?





你一定要記得HPV病毒非常常見,幾乎有性生活的人,不分男女,一生中至少會感染一次HPV,HPV病毒型別高達上百種,大致可分為高風險型(例:HPV16&18型)及低風險型(例:HPV6&11型)。高風險主要與子宮頸癌、子宮頸腺癌、外陰癌、陰道癌⋯⋯等有關,低風險型則與抹片異常及尖形濕疣(俗稱菜花)有關。通常低風險型症狀,一般人透過自身免疫系統就可以清除,症狀不明顯,但如果持續感染就可能會引發癌病變。以子宮頸癌為例,如果病患長期反覆感染HPV,可能會讓子宮頸的細胞不正常增生,引起所謂的癌前病變,若此時還未接受治療,就有可能會形成子宮頸癌。然而子宮頸癌仍帶走不少人的生命,每年全球約有25萬人死於子宮頸癌,台灣也有約950個死亡個案。為國內女性的十大癌症之一







hpv病毒怎麼感染的?
最主要的感染途徑就是性接觸,由於HPV病毒相當常見,不分性別、伴侶多寡都可能感染,加上不一定會出現症狀,因此如果有過性經驗,都可能不知不覺感染或被感染。雖然HPV發生率高,甚至可能致命,但目前HPV病毒有疫苗可以施打預防。不過,尚無性經驗者效果較佳。另外也要記得,如果已經感染,疫苗並無療效。
男女都會感染,一起預防、做hpv檢查
不要認為子宮頸癌、HPV病毒只有女生才需要特別注意,男生也是會感染HPV病毒引發生殖器疣(菜花)相關疾病。
最好的預防措施是這三招:
1.做好安全性行為,應避免不固定伴侶的狀況
2.施打HPV疫苗,目前國內已經很普及
3.已有性經驗的女性,應定期做子宮頸癌抹片檢查或hpv檢查

hpv檢查地點
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
2.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3.長庚醫院
4.桃園醫院匿名篩檢系統 -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5.民生醫事檢驗所

(來源:WIKIPEDIA, THE NRES LENS, KKNEWS)

暈眩什麼地方有毛病?

暈眩什麼地方有毛病? 
the-new-york-public-library-rfnf3pSBr3k-unsplash.jpg
暈眩原因
1.一般感冒後耳悶暈眩 急性中耳炎作怪:最常見的原因
該患者其實是罹患了急性中耳炎暈眩症候群,起因於感冒時,鼻咽部位發炎腫脹,耳咽管開口阻塞,中耳腔黏液無法排出,細菌孳生,續發急性中耳炎。如果中耳發炎不嚴重時,耳朵不見得會痛,人也不見得會發燒,但或多或少會有傳導性聽力障礙,聽不清楚。一旦突然吹到冷風,或環境溫差驟變,發炎的中耳腔內有黏液阻隔,內耳對於冰冷的感受比健側耳微弱,雙耳對於溫度的感應出現差異,會直接影響到兩側內耳半規管內淋巴液的流動速度,故此病比較常見於急性單側中耳炎患者,鮮少發生在兩側急性中耳炎患者。標準治療使用抗生素及副腎皮質素,消除中耳腔黏膜的腫脹發炎,也清除細菌感染,治療期間會建議患者多喝水,降低黏液的黏滯度,加速它順著耳咽管排出或是被黏膜所吸收。治療發炎 清除細菌感染再不行,就只能施行耳膜切開術,或放置中耳通氣管,直接把黏液引流出來,並改善中耳通氣。倘若一感冒就會暈眩發作,先別盲服止暈藥物,宜先正確就醫。
2.反覆頭暈發作 原來是腦袋裡有「洞」:這種「窗型小孔」其實一種先天胚胎發育所遺留下來的痕跡,最常見於基底動脈,戲謔地說是腦袋裡有「洞」真的是一點也不為過。
3.東西會旋轉 幼童耳石脫位搞鬼:會造成幼兒內耳不平衡的疾病並不多,最常見的首推良性復發性暈眩症,會呈現週期性的發作,在幼兒過度疲憊或是改變作息時誘發,合併噁心、嘔吐、食慾不振或是凡事提不起勁的現象,會持續數小時到數日,影響日常活動與課業學習,患者往往會有偏頭痛的家族遺傳,在長大後會轉變成偏頭痛。
4.70歲嬤如廁暈眩 耳石脫落作祟:半夜起床如廁時所發生的暈眩症,大多跟基底動脈(位於顱底,負責供血給腦幹的動脈)缺血有關,起因於突然起身時的姿態性低血壓;如果缺血擴及內耳,不僅會引起耳鳴及聽障,還會使內耳橢圓囊內掌管平衡的耳石鬆脫,隨著內耳淋巴液的迴流,沉積在某一條半規管內;爾後,只要一改變頭部姿勢,易位的耳石就會因重力因素及慣性作用,帶動該條半規管內的內淋巴液,造成眩暈,很像是梅尼爾氏症。

5.梅尼爾氏病發作 天旋地轉:「梅尼爾氏病後管耳石沉積症」,這是一種「複雜暈眩」,起因於梅尼爾氏病發作時,內耳的耳蝸、前庭(橢圓囊及球囊)及半規管同時發生了水腫,當水腫太過嚴重時,影響到橢圓囊內的耳石器,造成耳石鬆脫,接著鬆脫的耳石就會順著內耳淋巴液的迴流,沉積於某一條半規管內,造成患者在持續性的暈眩及耳鳴發作過後,只要一改變頭部姿勢時,就會感到短暫的天旋地轉,時間大約數秒到數分鐘不等。
6.雙側全耳石脫位症 躺平轉頭就暈眩雙側全耳石脫位症導因於頭部外傷、內耳缺血或其他電生理原因(例如癲癇),使耳石顆粒從橢圓囊脫落,掉到半規管內。在頭部轉動或姿態變換時,耳石顆粒隨著半規管內的內淋巴液移動;當姿勢改變停止時,耳石顆粒因慣性作用,持續帶動內淋巴液,刺激半規管壺腹的頂帽(平衡覺感知器),誘發眼震。
7.遊樂園的夢靨-雲霄飛車後眩暈眩
醫師問診後發現,只要請患者平躺時轉頭,或是頭快速向兩側後仰時,均會誘發出眼振和暈眩,顯然是兩側內耳的半規管內均充滿了脫位的耳石,這樣的症狀正是最嚴重的耳石脫位症型態。經過反覆多次進行不同方向的耳石復位術後,病症最終緩解消失了。

預防、緩解 暈眩 的方式
當病症在平日發作時,往往會伴隨著工作持續一整天,直到下班後才會緩解,但隔天回到工作崗位後,一樣的病症又開始,輕者反覆兩、三日,重者會達數週或數月,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家庭生活或人際關係。由於腦幹中風或出血在發作初期與此病很類似,患者千萬不要亂服止暈或止痛藥而不就醫。建議患者平日適度運動,最簡便的方法莫過於步行或騎腳踏車上下班,不僅可以預防病症發作,也可紓解壓力與維持健康,否則就得在發作前,口服預防性藥物,例如乙型腎上腺素源性受器,或丙型胺基丁酸受器調節劑。患者最好能有規則的作息,即便是假日,也要按平日習慣在固定時間入睡和起床,千萬別前一天熬夜玩樂、隔日睡懶覺,這樣做,可以避免病症在假日時發作。不僅如此,患者也不能過量飲用咖啡或茶,以免誘使病症發作。


待在家就覺得暈眩














頭暈(dizziness)一詞的定義較含糊不清,因為頭暈可能是眩暈、暈厥前期 、重心平衡障礙 [2][3] 或一種不明確的「感覺」,比如說「就覺得東西要旋轉了」或「六神無主、靈魂出竅、魂不守舍、腦筋遲鈍、或傻氣的感覺」。 [i][4]所以本條目的目的在於深入頗析「頭暈」並附上英文註解協助讀者釐清。 每個人都會有頭暈的時候,例如:圓圈活動——原地自轉、在圓形場地玩捉迷藏等等。 眩暈是一種旋轉的感覺;或是一種周遭的一切都在繞著自身旋轉的感覺。 很多人都覺得眩暈是非常擾人的。眩暈常伴隨著噁心與嘔吐。大約25%的頭暈屬於眩暈。[5] 重心不穩是一種失去平衡的感覺,常常被形容為「往某個方向傾倒」。這種類型的頭暈較少伴隨著噁心或嘔吐。 不明的頭暈常常是起因於精神/心理因素。有時則是起因於過度換氣。[4] 中風大概佔所有單純因為頭暈而送到急診室的患者中的0.7%。 [ii][5]很多疾病都會使一個人頭暈。事實上,頭暈可能是很多嚴重問題的前兆,例如:腦震盪或腦出血、癲癇和癲癇發作、身體抽蓄、中風、腦膜炎、腦炎(又名大腦腫脹)。 然而這些成因大概可歸納為四大類(%百分比):[7] 外周前庭功能障礙 = 10% 中樞神經損傷 = 5 % 精神/心理疾患 = 5 % 昏昏欲墜、重心不穩 = 5% 不明原因(病因未定)的頭暈 = 5 % 宿醉 Hangover = 70%

(Ref: 維基百科、暈眩相關新聞)資訊分享

2020年4月27日 星期一

過敏性中耳炎不治療 恐引起傳導性聽障和耳鳴

過敏性中耳炎不治療 恐引起傳導性聽障和耳鳴
耳鳴介紹:
   根據美國統計資料指出耳鳴影響約15%的人口,且與焦慮、噪音等因素有關。它不被定義為疾病,它其實是大腦聽覺系統產生的一種症狀。許多疾(包括老化)都有可能造成這種症狀。凡是沒有「音源」而耳朵卻「聽」到了聲音,就是我們所稱的「耳鳴」。它有時只發生在耳的一側,有時則兩邊皆有。造成耳鳴的原因有非常多種,最常見的是聽神經的問題,例如噪音傷害、或是病毒感染、中耳炎,甚至可能是某些藥物損害神經,耳朵就會開始產生耳鳴。
耳鳴原因:
1、耳道的阻塞,使共鳴受到影響
2、耳膜有了破洞或產生病變腫脹
3、中耳聽骨、耳咽管(掌管中耳的壓力)
4、內耳聽覺細胞損壞
5、聽神經故障
6、聽覺中樞有了毛病
7、耳部附近的血管性病變。
1586621730645.jpg
耳鳴的治療:
   耳鳴是全人的醫療,非單靠藥物,而是要身心靈全方位的治療。目前並無有效治療耳鳴的藥物,一般藥物的效果多在降低情緒的焦慮、幫助放鬆,或是促進血液循環、恢復神經的活性。治療耳鳴的關鍵,其實是改變對它的觀感,不要把它當成可怕的敵人,試著正面看待、慢慢接納與它和平共存。目前並無有效治療耳鳴的藥物,一般藥物的效果多在降低情緒的焦慮、幫助放鬆,或是促進血液循環、恢復神經的活性。治療耳鳴的關鍵,其實是改變對它的觀感,不要把它當成可怕的敵人,試著正面看待、慢慢接納與它和平共存。慢慢訓練腦部適應它,還包括一些生活上、飲食上要注意的事:
1.避免咖啡、茶、可樂、菸、酒等刺激性食物。
2.國外報告指出,含水楊酸成分的食物也可能加重耳鳴的症狀,如蘋果、葡萄、番茄、草莓、小黃瓜、奶油、布丁蛋糕等要少吃。另外,如乳酪、可可、巧克力等也可能刺激血管收縮,而影響耳鳴,同樣少吃為妙。
3.建議可喝些具穩定神經系統作用的茶飲,如菊花茶、百里香、薄荷等,可減輕焦慮和幫助睡眠,或可間接改善它。
4.體操、游泳或按摩耳朵等有助減輕症狀,但效果因人而異。
5.約 70.80%的耳鳴患者會伴隨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對於合併中度以上聽力障礙的病人,建議配戴適當的助聽器。因為助聽器可幫助接收正確、較清晰的外來訊號,且是病人想要聽到的聲音,讓聽覺中樞神經重新去處理這些外來訊
息,進而忽略由內產生的耳鳴
15.jpg
耳鳴的各種案例:過敏性中耳炎不治療 恐引起傳導性聽障和耳鳴
一名61歲男性每當吞嚥時,就會有一種癢的感覺,從兩側喉嚨向上傳到兩側耳部。他曾嘗試使用耳耙子挖耳道,可是卻永遠搔不到癢處,因為「癢在耳道內很深很深的地方」。他曾經癢到很想用棍子伸進耳道,弄破耳膜,以便阻止癢的感覺。
這種狀況在坐車跑山路時會特別嚴重,不僅「耳道內很深很深的地方」會很癢,還會出現耳鳴。他多年來為此所苦,就醫所得到的答案不外乎「外耳道炎」或「耳黴菌感染」,但使用耳滴藥物依然沒有效果,讓他對此焦慮不已,也有醫師說是「自律神經失調」。其實這名患者罹患的是慢性過敏性中耳炎,不同於感冒後的感染性中耳炎。中耳腔跟鼻腔一樣,覆蓋著一層會分泌黏液且充滿血液循環的黏膜。當身體出現過敏,反應在中耳腔的黏膜時,就會在患者吞嚥時,因口咽部位肌肉收縮、耳咽管開啟,使中耳腔的壓力發生變化,連帶牽動中耳腔已經過敏發炎的黏膜,引起嚴重的搔癢症,這種狀況猶如皮膚被蚊子叮咬後,隨便一個碰觸會加重搔癢。由於中耳腔過敏發炎時,也會影響到聽小骨的功能,有的患者會有輕度耳鳴。這類患者大多同時會有過敏性鼻炎或異位性皮膚炎,只是鼻炎或皮膚炎的症狀較為輕微。如果過敏性中耳炎不治療的話,隨著症狀愈發嚴重時,就會併發慢性漿液性或黏液性中耳炎,會引起傳導性聽力障礙。此病的治療以口服抗組織胺為主,往往需要1-3個月才會見到療效,也有專家建議中耳腔注射副腎皮質素或靜脈注射抗組織胺,或許可以加速療效。該名患者在規則地口服抗組織胺一個月後,症狀就逐漸緩解。建議這類患者的居住環境宜保持乾燥與清潔,定時清潔棉被及枕套以減少塵蟎,避免飼養寵物;規則的戶外活動,多接觸大自然;最重要的是,若有耳朵癢時,別隨便掏耳,以免造成外耳道受傷,宜正確就醫。
最後聽點小音樂看能不能減緩你的耳鳴吧~(我沒有任何有關這部影片的版權)

hpv檢查:寵物需要做嗎

hpv檢查:寵物需要做嗎
priscilla-du-preez-9e4n5-xvvbg-unsplash.jpg
hiv 、 hpv簡介
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種DNA病毒,屬於乳突病毒科乳突病毒屬。該類病毒感染人體的表皮與黏膜組織,目前約有170種類型的HPV被判別出來,有些時候HPV入侵人體後會引起疣甚至癌症,但大多數時候則沒有任何臨床症狀。 大概有30到40類型的HPV會透過性行為傳染到生殖器及周邊皮膚,而其中又有些會引起性器疣(俗稱菜花)。若反覆感染某些高危險性,且又沒有疣等症狀的HPV類型,可能發展成為癌前病變,甚至是侵襲性癌症。經研究99.7%的子宮頸癌,都是因感染HPV所造成[1]。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統計指出子宮頸癌HPV病毒主要為16/18型,感染比例合計近 7成。[2] 此外,HPV病毒傳染率與性行為人數正相關。美國2014年研究指出,全體女性平均超過 「8成」 曾感染HPV病毒,單一性伴侶也近6成感染HPV病毒。[3]九成婦女感染該病毒後會自動痊癒,僅少部分人會因持續感染,長期刺激細胞進而引發其他致癌因子,導致子宮頸癌。 在近年,台灣研究指出人類乳突病毒是導致肺腺癌的原因之一。其團隊研究發現,HPV16型病毒所釋放的致癌蛋白E6會使人體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抑癌基因P53」失去功能。透過RNA干擾技術,移除E6病毒蛋白後,抑癌基因P53又能重新啟動,發揮其抑制癌細胞的功能。[4][5]







hpv檢查會被歧視?





你一定要記得HPV病毒非常常見,幾乎有性生活的人,不分男女,一生中至少會感染一次HPV,HPV病毒型別高達上百種,大致可分為高風險型(例:HPV16&18型)及低風險型(例:HPV6&11型)。高風險主要與子宮頸癌、子宮頸腺癌、外陰癌、陰道癌⋯⋯等有關,低風險型則與抹片異常及尖形濕疣(俗稱菜花)有關。通常低風險型症狀,一般人透過自身免疫系統就可以清除,症狀不明顯,但如果持續感染就可能會引發癌病變。以子宮頸癌為例,如果病患長期反覆感染HPV,可能會讓子宮頸的細胞不正常增生,引起所謂的癌前病變,若此時還未接受治療,就有可能會形成子宮頸癌。然而子宮頸癌仍帶走不少人的生命,每年全球約有25萬人死於子宮頸癌,台灣也有約950個死亡個案。為國內女性的十大癌症之一







hpv病毒怎麼感染的?
最主要的感染途徑就是性接觸,由於HPV病毒相當常見,不分性別、伴侶多寡都可能感染,加上不一定會出現症狀,因此如果有過性經驗,都可能不知不覺感染或被感染。雖然HPV發生率高,甚至可能致命,但目前HPV病毒有疫苗可以施打預防。不過,尚無性經驗者效果較佳。另外也要記得,如果已經感染,疫苗並無療效。
男女都會感染,一起預防、做hpv檢查
不要認為子宮頸癌、HPV病毒只有女生才需要特別注意,男生也是會感染HPV病毒引發生殖器疣(菜花)相關疾病。
最好的預防措施是這三招:
1.做好安全性行為,應避免不固定伴侶的狀況
2.施打HPV疫苗,目前國內已經很普及
3.已有性經驗的女性,應定期做子宮頸癌抹片檢查或hpv檢查

hpv檢查地點
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
2.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3.長庚醫院
4.桃園醫院匿名篩檢系統 -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5.民生醫事檢驗所

(來源:WIKIPEDIA, THE NRES LENS, KKNEWS)

暈眩以及腦中的怪聲音

暈眩以及腦中的怪聲音 
the-new-york-public-library-rfnf3pSBr3k-unsplash.jpg
暈眩原因
1.一般感冒後耳悶暈眩 急性中耳炎作怪:最常見的原因
該患者其實是罹患了急性中耳炎暈眩症候群,起因於感冒時,鼻咽部位發炎腫脹,耳咽管開口阻塞,中耳腔黏液無法排出,細菌孳生,續發急性中耳炎。如果中耳發炎不嚴重時,耳朵不見得會痛,人也不見得會發燒,但或多或少會有傳導性聽力障礙,聽不清楚。一旦突然吹到冷風,或環境溫差驟變,發炎的中耳腔內有黏液阻隔,內耳對於冰冷的感受比健側耳微弱,雙耳對於溫度的感應出現差異,會直接影響到兩側內耳半規管內淋巴液的流動速度,故此病比較常見於急性單側中耳炎患者,鮮少發生在兩側急性中耳炎患者。標準治療使用抗生素及副腎皮質素,消除中耳腔黏膜的腫脹發炎,也清除細菌感染,治療期間會建議患者多喝水,降低黏液的黏滯度,加速它順著耳咽管排出或是被黏膜所吸收。治療發炎 清除細菌感染再不行,就只能施行耳膜切開術,或放置中耳通氣管,直接把黏液引流出來,並改善中耳通氣。倘若一感冒就會暈眩發作,先別盲服止暈藥物,宜先正確就醫。
2.反覆頭暈發作 原來是腦袋裡有「洞」:這種「窗型小孔」其實一種先天胚胎發育所遺留下來的痕跡,最常見於基底動脈,戲謔地說是腦袋裡有「洞」真的是一點也不為過。
3.東西會旋轉 幼童耳石脫位搞鬼:會造成幼兒內耳不平衡的疾病並不多,最常見的首推良性復發性暈眩症,會呈現週期性的發作,在幼兒過度疲憊或是改變作息時誘發,合併噁心、嘔吐、食慾不振或是凡事提不起勁的現象,會持續數小時到數日,影響日常活動與課業學習,患者往往會有偏頭痛的家族遺傳,在長大後會轉變成偏頭痛。
4.70歲嬤如廁暈眩 耳石脫落作祟:半夜起床如廁時所發生的暈眩症,大多跟基底動脈(位於顱底,負責供血給腦幹的動脈)缺血有關,起因於突然起身時的姿態性低血壓;如果缺血擴及內耳,不僅會引起耳鳴及聽障,還會使內耳橢圓囊內掌管平衡的耳石鬆脫,隨著內耳淋巴液的迴流,沉積在某一條半規管內;爾後,只要一改變頭部姿勢,易位的耳石就會因重力因素及慣性作用,帶動該條半規管內的內淋巴液,造成眩暈,很像是梅尼爾氏症。

5.梅尼爾氏病發作 天旋地轉:「梅尼爾氏病後管耳石沉積症」,這是一種「複雜暈眩」,起因於梅尼爾氏病發作時,內耳的耳蝸、前庭(橢圓囊及球囊)及半規管同時發生了水腫,當水腫太過嚴重時,影響到橢圓囊內的耳石器,造成耳石鬆脫,接著鬆脫的耳石就會順著內耳淋巴液的迴流,沉積於某一條半規管內,造成患者在持續性的暈眩及耳鳴發作過後,只要一改變頭部姿勢時,就會感到短暫的天旋地轉,時間大約數秒到數分鐘不等。
6.雙側全耳石脫位症 躺平轉頭就暈眩雙側全耳石脫位症導因於頭部外傷、內耳缺血或其他電生理原因(例如癲癇),使耳石顆粒從橢圓囊脫落,掉到半規管內。在頭部轉動或姿態變換時,耳石顆粒隨著半規管內的內淋巴液移動;當姿勢改變停止時,耳石顆粒因慣性作用,持續帶動內淋巴液,刺激半規管壺腹的頂帽(平衡覺感知器),誘發眼震。
7.遊樂園的夢靨-雲霄飛車後眩暈眩
醫師問診後發現,只要請患者平躺時轉頭,或是頭快速向兩側後仰時,均會誘發出眼振和暈眩,顯然是兩側內耳的半規管內均充滿了脫位的耳石,這樣的症狀正是最嚴重的耳石脫位症型態。經過反覆多次進行不同方向的耳石復位術後,病症最終緩解消失了。

預防、緩解 暈眩 的方式
當病症在平日發作時,往往會伴隨著工作持續一整天,直到下班後才會緩解,但隔天回到工作崗位後,一樣的病症又開始,輕者反覆兩、三日,重者會達數週或數月,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家庭生活或人際關係。由於腦幹中風或出血在發作初期與此病很類似,患者千萬不要亂服止暈或止痛藥而不就醫。建議患者平日適度運動,最簡便的方法莫過於步行或騎腳踏車上下班,不僅可以預防病症發作,也可紓解壓力與維持健康,否則就得在發作前,口服預防性藥物,例如乙型腎上腺素源性受器,或丙型胺基丁酸受器調節劑。患者最好能有規則的作息,即便是假日,也要按平日習慣在固定時間入睡和起床,千萬別前一天熬夜玩樂、隔日睡懶覺,這樣做,可以避免病症在假日時發作。不僅如此,患者也不能過量飲用咖啡或茶,以免誘使病症發作。


待在家就覺得暈眩














頭暈(dizziness)一詞的定義較含糊不清,因為頭暈可能是眩暈、暈厥前期 、重心平衡障礙 [2][3] 或一種不明確的「感覺」,比如說「就覺得東西要旋轉了」或「六神無主、靈魂出竅、魂不守舍、腦筋遲鈍、或傻氣的感覺」。 [i][4]所以本條目的目的在於深入頗析「頭暈」並附上英文註解協助讀者釐清。 每個人都會有頭暈的時候,例如:圓圈活動——原地自轉、在圓形場地玩捉迷藏等等。 眩暈是一種旋轉的感覺;或是一種周遭的一切都在繞著自身旋轉的感覺。 很多人都覺得眩暈是非常擾人的。眩暈常伴隨著噁心與嘔吐。大約25%的頭暈屬於眩暈。[5] 重心不穩是一種失去平衡的感覺,常常被形容為「往某個方向傾倒」。這種類型的頭暈較少伴隨著噁心或嘔吐。 不明的頭暈常常是起因於精神/心理因素。有時則是起因於過度換氣。[4] 中風大概佔所有單純因為頭暈而送到急診室的患者中的0.7%。 [ii][5]很多疾病都會使一個人頭暈。事實上,頭暈可能是很多嚴重問題的前兆,例如:腦震盪或腦出血、癲癇和癲癇發作、身體抽蓄、中風、腦膜炎、腦炎(又名大腦腫脹)。 然而這些成因大概可歸納為四大類(%百分比):[7] 外周前庭功能障礙 = 10% 中樞神經損傷 = 5 % 精神/心理疾患 = 5 % 昏昏欲墜、重心不穩 = 5% 不明原因(病因未定)的頭暈 = 5 % 宿醉 Hangover = 70%

(Ref: 維基百科、暈眩相關新聞)資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