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hiv 、 愛滋簡介
HIV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是一種病毒,中文稱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又稱愛滋病毒。愛滋病毒有三大傳染途徑:
- 性行為傳染:與感染愛滋病毒感染者發生口腔、肛門、陰道等方式之性交或其他體液交換時,均有受感染的可能。
- 血液傳染:(1)輸進或接觸被愛滋病毒污染的血液、血液製劑。(2)與感染愛滋病毒之靜脈藥癮者共用注射針頭、針筒。(3)接受愛滋病毒感染者之器官移植。
- 母子垂直感染:嬰兒也會由其已感染病毒的母親在妊娠期、生產期、或因授乳而得到愛滋病毒。
hiv 檢查:有這些症狀就是愛滋病?
網路資訊充斥著關於性病症狀的描述,讓人不想注意都很難。描述的句型常是這樣的:「HIV感染的症狀包括發燒、淋巴結腫、腹瀉、皮疹等,如果你出現上述症狀,有可能是感染HIV。」
這樣的邏輯是有問題的。會有發燒、淋巴結腫、腹瀉、皮疹的疾病,有幾百種,HIV感染只是其中一項,用任何一項、兩項、三項症狀來預測HIV,都是非常不準確的。遺憾的是,很多讀者花費可觀的時間做這樣的白工。讀者檢視著症狀表,回想自己是否最近有這些症狀,額頭溫熱可能是發燒、脖子摸到一粒可能是淋巴結腫、某晚排便變稀符合腹瀉,任何一吋皮膚若是出現紅點就認為是疹子,硬要對號入座。至於食慾不振、疲倦、體重減輕,這些其實是緊張焦慮所引起的症狀,也剛好可以推給HIV。
症狀千百種,勿對號入座
讀者可能會試圖用網路問答澄清自己的症狀是不是HIV引起的。弔詭的是,當丟出的問題是:「我的某某症狀可能是HIV引起的嗎?」不管某某症狀是手腳麻、掉頭髮、皮膚脫皮、指甲龜裂,網路的答案幾乎都會是:「有可能是HIV引起的。」
這樣的答案不夠完整。HIV是跟著感染者活一輩子的,人的一生可能出現千百種症狀,HIV就可以跟千百種症狀扯上關係。HIV發病末期未治療可以手腳麻、掉頭髮、皮膚脫皮、指甲龜裂,但是不適用於這位才剛剛發生性行為沒幾天的讀者。而引起手腳麻、掉頭髮、皮膚脫皮或指甲龜裂的其他一托拉庫常見原因,全部在回答中被省略。假如問題改成:「我的某某症狀是HIV引起的機率高嗎?」那麼答案一定都是:「不,機率很低。」
走進診間:雙方預期的落差
要在陌生醫師的面前公開自己隱私,需要很大的勇氣,因此對求診的結果會有較高的期待。求診者選擇看診醫生,常常不是隨機或隨性的。從網路上可以查到醫院和醫生的口碑經歷等,也可能從親友得知對醫生的印象。終於決定掛號對象後,最大的期待通常是:「我會遇到一個好醫生」。
怎樣算是好醫生?因為諸多擔心而就醫的人,期待一位有耐心愛心,願意傾聽諒解和詳細說明的醫生。求診者期待,醫生在聽完自己的侃侃而談之後,能不帶異樣眼光的表示了解和接受,然後提出合理的解釋和說明,做出進一步指示。
hiv 預防方式
正確的保險套可大幅降低感染HIV的機率,但亦非天衣無縫。 暴露愛滋病毒「後」預防性投藥(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暴露於感染風險後(如發生危險性行為、針扎或其他血液體液交換接觸),72小時內服用抗愛滋病毒藥物(每次療程28天)可有效降低愛滋病毒感染機率。治療作為預防(Treatment as Prevention):已感染者服用愛滋病藥物對預防傳播的效果極佳,血清相異伴侶中之血清陽性一方可經由穩定服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陰性之一方。 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 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於暴露愛滋病毒之風險行為前使用抗愛滋病毒藥物也可大幅減少服用期間的感染機率。目前針對PrEP的藥物,僅有舒發泰一款,分為每日服用(daily)或有可能感染前先服用(event-driven)。針對愛滋病毒血清相異伴侶而言,陰性之一方若每日服用,其避免感染愛滋病毒的效果可達100%。hiv 檢查也是個方法。
hiv 檢查地點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
2.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3.長庚醫院
4.桃園醫院匿名篩檢系統 -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5.民生醫事檢驗所
(來源:WIKIPEDIA, THE NRES LENS, KKNEW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