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9日 星期一

曬太陽流汗後耳鳴

曬太陽流汗後耳鳴
the-new-york-public-library-rfnf3pSBr3k-unsplash.jpg
耳鳴原因
1.一般感冒後耳悶耳鳴 急性中耳炎作怪:最常見的原因
該患者其實是罹患了急性中耳炎耳鳴症候群,起因於感冒時,鼻咽部位發炎腫脹,耳咽管開口阻塞,中耳腔黏液無法排出,細菌孳生,續發急性中耳炎。如果中耳發炎不嚴重時,耳朵不見得會痛,人也不見得會發燒,但或多或少會有傳導性聽力障礙,聽不清楚。一旦突然吹到冷風,或環境溫差驟變,發炎的中耳腔內有黏液阻隔,內耳對於冰冷的感受比健側耳微弱,雙耳對於溫度的感應出現差異,會直接影響到兩側內耳半規管內淋巴液的流動速度,故此病比較常見於急性單側中耳炎患者,鮮少發生在兩側急性中耳炎患者。標準治療使用抗生素及副腎皮質素,消除中耳腔黏膜的腫脹發炎,也清除細菌感染,治療期間會建議患者多喝水,降低黏液的黏滯度,加速它順著耳咽管排出或是被黏膜所吸收。治療發炎 清除細菌感染再不行,就只能施行耳膜切開術,或放置中耳通氣管,直接把黏液引流出來,並改善中耳通氣。倘若一感冒就會耳鳴發作,先別盲服止暈藥物,宜先正確就醫。
2.反覆頭暈發作 原來是腦袋裡有「洞」:這種「窗型小孔」其實一種先天胚胎發育所遺留下來的痕跡,最常見於基底動脈,戲謔地說是腦袋裡有「洞」真的是一點也不為過。
耳鳴症,會呈現週期性的發作,在幼兒過度疲憊或是改變作息時誘發,合併噁心、嘔吐、食慾不振或是凡事提不起勁的現象,會持續數小時到數日,影響日常活動與課業學習,患者往往會有偏頭痛的家族遺傳,在長大後會轉變成偏頭痛。
4.70歲嬤如廁耳鳴 耳石脫落作祟:半夜起床如廁時所發生的耳鳴,大多跟基底動脈(位於顱底,負責供血給腦幹的動脈)缺血有關,起因於突然起身時的姿態性低血壓;如果缺血擴及內耳,不僅會引起耳鳴及聽障,還會使內耳橢圓囊內掌管平衡的耳石鬆脫,隨著內耳淋巴液的迴流,沉積在某一條半規管內;爾後,只要一改變頭部姿勢,易位的耳石就會因重力因素及慣性作用,帶動該條半規管內的內淋巴液,造成眩暈,很像是梅尼爾氏症。

5.梅尼爾氏病發作 天旋地轉:「梅尼爾氏病後管耳石沉積症」,這是一種「複雜
耳鳴」,起因於梅尼爾氏病發作時,內耳的耳蝸、前庭(橢圓囊及球囊)及半規管同時發生了水腫,當水腫太過嚴重時,影響到橢圓囊內的耳石器,造成耳石鬆脫,接著鬆脫的耳石就會順著內耳淋巴液的迴流,沉積於某一條半規管內,造成患者在持續性的暈眩及耳鳴發作過後,只要一改變頭部姿勢時,就會感到短暫的天旋地轉,時間大約數秒到數分鐘不等。
6.雙側全耳石脫位症 躺平轉頭就
耳鳴雙側全耳石脫位症導因於頭部外傷、內耳缺血或其他電生理原因(例如癲癇),使耳石顆粒從橢圓囊脫落,掉到半規管內。在頭部轉動或姿態變換時,耳石顆粒隨著半規管內的內淋巴液移動;當姿勢改變停止時,耳石顆粒因慣性作用,持續帶動內淋巴液,刺激半規管壺腹的頂帽(平衡覺感知器),誘發眼震。
7.遊樂園的夢靨-雲霄飛車後眩
耳鳴
醫師問診後發現,只要請患者平躺時轉頭,或是頭快速向兩側後仰時,均會誘發出眼振和暈眩,顯然是兩側內耳的半規管內均充滿了脫位的耳石,這樣的症狀正是最嚴重的耳石脫位症型態。經過反覆多次進行不同方向的耳石復位術後,病症最終緩解消失了。

預防、緩解 耳鳴 的方式
當病症在平日發作時,往往會伴隨著工作持續一整天,直到下班後才會緩解,但隔天回到工作崗位後,一樣的病症又開始,輕者反覆兩、三日,重者會達數週或數月,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家庭生活或人際關係。由於腦幹中風或出血在發作初期與此病很類似,患者千萬不要亂服止暈或止痛藥而不就醫。建議患者平日適度運動,最簡便的方法莫過於步行或騎腳踏車上下班,不僅可以預防病症發作,也可紓解壓力與維持健康,否則就得在發作前,口服預防性藥物,例如乙型腎上腺素源性受器,或丙型胺基丁酸受器調節劑。患者最好能有規則的作息,即便是假日,也要按平日習慣在固定時間入睡和起床,千萬別前一天熬夜玩樂、隔日睡懶覺,這樣做,可以避免病症在假日時發作。不僅如此,患者也不能過量飲用咖啡或茶。


待在家就覺得耳鳴

夏天 耳鳴 找支隨身風扇降溫  













頭暈(dizziness)一詞的定義較含糊不清,因為頭暈可能是眩暈、暈厥前期 、重心平衡障礙 [2][3] 或一種不明確的「感覺」,比如說「就覺得東西要旋轉了」或「六神無主、靈魂出竅、魂不守舍、腦筋遲鈍、或傻氣的感覺」。 [i][4]所以本條目的目的在於深入頗析「頭暈」並附上英文註解協助讀者釐清。 每個人都會有頭暈的時候,例如:圓圈活動——原地自轉、在圓形場地玩捉迷藏等等。 眩暈是一種旋轉的感覺;或是一種周遭的一切都在繞著自身旋轉的感覺。 很多人都覺得眩暈是非常擾人的。眩暈常伴隨著噁心與嘔吐。大約25%的頭暈屬於眩暈。[5] 重心不穩是一種失去平衡的感覺,常常被形容為「往某個方向傾倒」。這種類型的頭暈較少伴隨著噁心或嘔吐。 不明的頭暈常常是起因於精神/心理因素。有時則是起因於過度換氣。[4] 中風大概佔所有單純因為頭暈而送到急診室的患者中的0.7%。 [ii][5]很多疾病都會使一個人頭暈。事實上,頭暈可能是很多嚴重問題的前兆,例如:腦震盪或腦出血、癲癇和癲癇發作、身體抽蓄、中風、腦膜炎、腦炎(又名大腦腫脹)。 然而這些成因大概可歸納為四大類(%百分比):[7] 外周前庭功能障礙 = 10% 中樞神經損傷 = 5 % 精神/心理疾患 = 5 % 昏昏欲墜、重心不穩 = 5% 不明原因(病因未定)的頭暈 = 5 % 宿醉 Hangover = 70%

(Ref: 維基百科、暈眩相關新聞)資訊分享

hpv檢查過程了解看這篇

hpv檢查過程了解看這篇
priscilla-du-preez-9e4n5-xvvbg-unsplash.jpg
hiv 、 hpv簡介
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種DNA病毒,屬於乳突病毒科乳突病毒屬。該類病毒感染人體的表皮與黏膜組織,目前約有170種類型的HPV被判別出來,有些時候HPV入侵人體後會引起疣甚至癌症,但大多數時候則沒有任何臨床症狀。 大概有30到40類型的HPV會透過性行為傳染到生殖器及周邊皮膚,而其中又有些會引起性器疣(俗稱菜花)。若反覆感染某些高危險性,且又沒有疣等症狀的HPV類型,可能發展成為癌前病變,甚至是侵襲性癌症。經研究99.7%的子宮頸癌,都是因感染HPV所造成[1]。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統計指出子宮頸癌HPV病毒主要為16/18型,感染比例合計近 7成。[2] 此外,HPV病毒傳染率與性行為人數正相關。美國2014年研究指出,全體女性平均超過 「8成」 曾感染HPV病毒,單一性伴侶也近6成感染HPV病毒。[3]九成婦女感染該病毒後會自動痊癒,僅少部分人會因持續感染,長期刺激細胞進而引發其他致癌因子,導致子宮頸癌。 在近年,台灣研究指出人類乳突病毒是導致肺腺癌的原因之一。其團隊研究發現,HPV16型病毒所釋放的致癌蛋白E6會使人體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抑癌基因P53」失去功能。透過RNA干擾技術,移除E6病毒蛋白後,抑癌基因P53又能重新啟動,發揮其抑制癌細胞的功能避免穿著過緊的內衣、內褲、四角褲。[4][5]







hpv檢查會被歧視?





你一定要記得HPV病毒非常常見,幾乎有性生活的人,不分男女,一生中至少會感染一次HPV,HPV病毒型別高達上百種,大致可分為高風險型(例:HPV16&18型)及低風險型(例:HPV6&11型)。高風險主要與子宮頸癌、子宮頸腺癌、外陰癌、陰道癌⋯⋯等有關,低風險型則與抹片異常及尖形濕疣(俗稱菜花)有關。通常低風險型症狀,一般人透過自身免疫系統就可以清除,症狀不明顯,但如果持續感染就可能會引發癌病變。以子宮頸癌為例,如果病患長期反覆感染HPV,可能會讓子宮頸的細胞不正常增生,引起所謂的癌前病變,若此時還未接受治療,就有可能會形成子宮頸癌。然而子宮頸癌仍帶走不少人的生命,每年全球約有25萬人死於子宮頸癌,台灣也有約950個死亡個案。為國內女性的十大癌症之一







hpv病毒怎麼感染的?
最主要的感染途徑就是性接觸,由於HPV病毒相當常見,不分性別、伴侶多寡都可能感染,加上不一定會出現症狀,因此如果有過性經驗,都可能不知不覺感染或被感染。雖然HPV發生率高,甚至可能致命,但目前HPV病毒有疫苗可以施打預防。不過,尚無性經驗者效果較佳。另外也要記得,如果已經感染,疫苗並無療效。
男女都會感染,一起預防、做hpv檢查
不要認為子宮頸癌、HPV病毒只有女生才需要特別注意,男生也是會感染HPV病毒引發生殖器疣(菜花)相關疾病。
最好的預防措施是這三招:
1.做好安全性行為,應避免不固定伴侶的狀況
2.施打HPV疫苗,目前國內已經很普及
3.已有性經驗的女性,應定期做子宮頸癌抹片檢查或hpv檢查

hpv檢查地點
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
2.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3.長庚醫院
4.桃園醫院匿名篩檢系統 -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5.民生醫事檢驗所

(來源:WIKIPEDIA, THE NRES LENS, KKNEWS) 資訊分享

2020年6月22日 星期一

做hpv檢查的費用請益? 一次檢查要多久?

hpv檢查的費用請益? 一次檢查要多久?
priscilla-du-preez-9e4n5-xvvbg-unsplash.jpg
hiv 、 hpv簡介
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種DNA病毒,屬於乳突病毒科乳突病毒屬。該類病毒感染人體的表皮與黏膜組織,目前約有170種類型的HPV被判別出來,有些時候HPV入侵人體後會引起疣甚至癌症,但大多數時候則沒有任何臨床症狀。 大概有30到40類型的HPV會透過性行為傳染到生殖器及周邊皮膚,而其中又有些會引起性器疣(俗稱菜花)。若反覆感染某些高危險性,且又沒有疣等症狀的HPV類型,可能發展成為癌前病變,甚至是侵襲性癌症。經研究99.7%的子宮頸癌,都是因感染HPV所造成[1]。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統計指出子宮頸癌HPV病毒主要為16/18型,感染比例合計近 7成。[2] 此外,HPV病毒傳染率與性行為人數正相關。美國2014年研究指出,全體女性平均超過 「8成」 曾感染HPV病毒,單一性伴侶也近6成感染HPV病毒。[3]九成婦女感染該病毒後會自動痊癒,僅少部分人會因持續感染,長期刺激細胞進而引發其他致癌因子,導致子宮頸癌。 在近年,台灣研究指出人類乳突病毒是導致肺腺癌的原因之一。其團隊研究發現,HPV16型病毒所釋放的致癌蛋白E6會使人體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抑癌基因P53」失去功能。透過RNA干擾技術,移除E6病毒蛋白後,抑癌基因P53又能重新啟動,發揮其抑制癌細胞的功能避免穿著過緊的內衣、內褲、四角褲。[4][5]







hpv檢查會被歧視?





你一定要記得HPV病毒非常常見,幾乎有性生活的人,不分男女,一生中至少會感染一次HPV,HPV病毒型別高達上百種,大致可分為高風險型(例:HPV16&18型)及低風險型(例:HPV6&11型)。高風險主要與子宮頸癌、子宮頸腺癌、外陰癌、陰道癌⋯⋯等有關,低風險型則與抹片異常及尖形濕疣(俗稱菜花)有關。通常低風險型症狀,一般人透過自身免疫系統就可以清除,症狀不明顯,但如果持續感染就可能會引發癌病變。以子宮頸癌為例,如果病患長期反覆感染HPV,可能會讓子宮頸的細胞不正常增生,引起所謂的癌前病變,若此時還未接受治療,就有可能會形成子宮頸癌。然而子宮頸癌仍帶走不少人的生命,每年全球約有25萬人死於子宮頸癌,台灣也有約950個死亡個案。為國內女性的十大癌症之一







hpv病毒怎麼感染的?
最主要的感染途徑就是性接觸,由於HPV病毒相當常見,不分性別、伴侶多寡都可能感染,加上不一定會出現症狀,因此如果有過性經驗,都可能不知不覺感染或被感染。雖然HPV發生率高,甚至可能致命,但目前HPV病毒有疫苗可以施打預防。不過,尚無性經驗者效果較佳。另外也要記得,如果已經感染,疫苗並無療效。
男女都會感染,一起預防、做hpv檢查
不要認為子宮頸癌、HPV病毒只有女生才需要特別注意,男生也是會感染HPV病毒引發生殖器疣(菜花)相關疾病。
最好的預防措施是這三招:
1.做好安全性行為,應避免不固定伴侶的狀況
2.施打HPV疫苗,目前國內已經很普及
3.已有性經驗的女性,應定期做子宮頸癌抹片檢查或hpv檢查

hpv檢查地點
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
2.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3.長庚醫院
4.桃園醫院匿名篩檢系統 -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5.民生醫事檢驗所

(來源:WIKIPEDIA, THE NRES LENS, KKNEWS) 資訊分享

耳鳴不是病,但發作起來卻生無可戀

耳鳴不是病,但發作起來卻生無可戀
the-new-york-public-library-rfnf3pSBr3k-unsplash.jpg
耳鳴原因
1.一般感冒後耳悶耳鳴 急性中耳炎作怪:最常見的原因
該患者其實是罹患了急性中耳炎耳鳴症候群,起因於感冒時,鼻咽部位發炎腫脹,耳咽管開口阻塞,中耳腔黏液無法排出,細菌孳生,續發急性中耳炎。如果中耳發炎不嚴重時,耳朵不見得會痛,人也不見得會發燒,但或多或少會有傳導性聽力障礙,聽不清楚。一旦突然吹到冷風,或環境溫差驟變,發炎的中耳腔內有黏液阻隔,內耳對於冰冷的感受比健側耳微弱,雙耳對於溫度的感應出現差異,會直接影響到兩側內耳半規管內淋巴液的流動速度,故此病比較常見於急性單側中耳炎患者,鮮少發生在兩側急性中耳炎患者。標準治療使用抗生素及副腎皮質素,消除中耳腔黏膜的腫脹發炎,也清除細菌感染,治療期間會建議患者多喝水,降低黏液的黏滯度,加速它順著耳咽管排出或是被黏膜所吸收。治療發炎 清除細菌感染再不行,就只能施行耳膜切開術,或放置中耳通氣管,直接把黏液引流出來,並改善中耳通氣。倘若一感冒就會耳鳴發作,先別盲服止暈藥物,宜先正確就醫。
2.反覆頭暈發作 原來是腦袋裡有「洞」:這種「窗型小孔」其實一種先天胚胎發育所遺留下來的痕跡,最常見於基底動脈,戲謔地說是腦袋裡有「洞」真的是一點也不為過。
耳鳴症,會呈現週期性的發作,在幼兒過度疲憊或是改變作息時誘發,合併噁心、嘔吐、食慾不振或是凡事提不起勁的現象,會持續數小時到數日,影響日常活動與課業學習,患者往往會有偏頭痛的家族遺傳,在長大後會轉變成偏頭痛。
4.70歲嬤如廁耳鳴 耳石脫落作祟:半夜起床如廁時所發生的耳鳴,大多跟基底動脈(位於顱底,負責供血給腦幹的動脈)缺血有關,起因於突然起身時的姿態性低血壓;如果缺血擴及內耳,不僅會引起耳鳴及聽障,還會使內耳橢圓囊內掌管平衡的耳石鬆脫,隨著內耳淋巴液的迴流,沉積在某一條半規管內;爾後,只要一改變頭部姿勢,易位的耳石就會因重力因素及慣性作用,帶動該條半規管內的內淋巴液,造成眩暈,很像是梅尼爾氏症。

5.梅尼爾氏病發作 天旋地轉:「梅尼爾氏病後管耳石沉積症」,這是一種「複雜
耳鳴」,起因於梅尼爾氏病發作時,內耳的耳蝸、前庭(橢圓囊及球囊)及半規管同時發生了水腫,當水腫太過嚴重時,影響到橢圓囊內的耳石器,造成耳石鬆脫,接著鬆脫的耳石就會順著內耳淋巴液的迴流,沉積於某一條半規管內,造成患者在持續性的暈眩及耳鳴發作過後,只要一改變頭部姿勢時,就會感到短暫的天旋地轉,時間大約數秒到數分鐘不等。
6.雙側全耳石脫位症 躺平轉頭就
耳鳴雙側全耳石脫位症導因於頭部外傷、內耳缺血或其他電生理原因(例如癲癇),使耳石顆粒從橢圓囊脫落,掉到半規管內。在頭部轉動或姿態變換時,耳石顆粒隨著半規管內的內淋巴液移動;當姿勢改變停止時,耳石顆粒因慣性作用,持續帶動內淋巴液,刺激半規管壺腹的頂帽(平衡覺感知器),誘發眼震。
7.遊樂園的夢靨-雲霄飛車後眩
耳鳴
醫師問診後發現,只要請患者平躺時轉頭,或是頭快速向兩側後仰時,均會誘發出眼振和暈眩,顯然是兩側內耳的半規管內均充滿了脫位的耳石,這樣的症狀正是最嚴重的耳石脫位症型態。經過反覆多次進行不同方向的耳石復位術後,病症最終緩解消失了。

預防、緩解 耳鳴 的方式
當病症在平日發作時,往往會伴隨著工作持續一整天,直到下班後才會緩解,但隔天回到工作崗位後,一樣的病症又開始,輕者反覆兩、三日,重者會達數週或數月,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家庭生活或人際關係。由於腦幹中風或出血在發作初期與此病很類似,患者千萬不要亂服止暈或止痛藥而不就醫。建議患者平日適度運動,最簡便的方法莫過於步行或騎腳踏車上下班,不僅可以預防病症發作,也可紓解壓力與維持健康,否則就得在發作前,口服預防性藥物,例如乙型腎上腺素源性受器,或丙型胺基丁酸受器調節劑。患者最好能有規則的作息,即便是假日,也要按平日習慣在固定時間入睡和起床,千萬別前一天熬夜玩樂、隔日睡懶覺,這樣做,可以避免病症在假日時發作。不僅如此,患者也不能過量飲用咖啡或茶。


待在家就覺得耳鳴

夏天 耳鳴 找支隨身風扇降溫  













頭暈(dizziness)一詞的定義較含糊不清,因為頭暈可能是眩暈、暈厥前期 、重心平衡障礙 [2][3] 或一種不明確的「感覺」,比如說「就覺得東西要旋轉了」或「六神無主、靈魂出竅、魂不守舍、腦筋遲鈍、或傻氣的感覺」。 [i][4]所以本條目的目的在於深入頗析「頭暈」並附上英文註解協助讀者釐清。 每個人都會有頭暈的時候,例如:圓圈活動——原地自轉、在圓形場地玩捉迷藏等等。 眩暈是一種旋轉的感覺;或是一種周遭的一切都在繞著自身旋轉的感覺。 很多人都覺得眩暈是非常擾人的。眩暈常伴隨著噁心與嘔吐。大約25%的頭暈屬於眩暈。[5] 重心不穩是一種失去平衡的感覺,常常被形容為「往某個方向傾倒」。這種類型的頭暈較少伴隨著噁心或嘔吐。 不明的頭暈常常是起因於精神/心理因素。有時則是起因於過度換氣。[4] 中風大概佔所有單純因為頭暈而送到急診室的患者中的0.7%。 [ii][5]很多疾病都會使一個人頭暈。事實上,頭暈可能是很多嚴重問題的前兆,例如:腦震盪或腦出血、癲癇和癲癇發作、身體抽蓄、中風、腦膜炎、腦炎(又名大腦腫脹)。 然而這些成因大概可歸納為四大類(%百分比):[7] 外周前庭功能障礙 = 10% 中樞神經損傷 = 5 % 精神/心理疾患 = 5 % 昏昏欲墜、重心不穩 = 5% 不明原因(病因未定)的頭暈 = 5 % 宿醉 Hangover = 70%

(Ref: 維基百科、暈眩相關新聞)資訊分享

2020年6月21日 星期日

耳蝸性耳鳴 易續發聽覺過敏

耳蝸性耳鳴易續發聽覺過敏
耳鳴介紹:
   根據美國統計資料指出耳鳴影響約15%的人口,且與焦慮、噪音等因素有關。它不被定義為疾病,它其實是大腦聽覺系統產生的一種症狀。許多疾(包括老化)都有可能造成這種症狀。凡是沒有「音源」而耳朵卻「聽」到了聲音,就是我們所稱的「耳鳴」。它有時只發生在耳的一側,有時則兩邊皆有。造成耳鳴的原因有非常多種,最常見的是聽神經的問題,例如噪音傷害、或是病毒感染、中耳炎,甚至可能是某些藥物損害神經,耳朵就會開始產生耳鳴。
耳鳴原因:
1、耳道的阻塞,使共鳴受到影響
2、耳膜有了破洞或產生病變腫脹
3、中耳聽骨、耳咽管(掌管中耳的壓力)
4、內耳聽覺細胞損壞
5、聽神經故障
6、聽覺中樞有了毛病
7、耳部附近的血管性病變。
1586621730645.jpg
耳鳴的治療:
   耳鳴是全人的醫療,非單靠藥物,而是要身心靈全方位的治療。目前並無有效治療耳鳴的藥物,一般藥物的效果多在降低情緒的焦慮、幫助放鬆,或是促進血液循環、恢復神經的活性。治療耳鳴的關鍵,其實是改變對它的觀感,不要把它當成可怕的敵人,試著正面看待、慢慢接納與它和平共存。目前並無有效治療耳鳴的藥物,一般藥物的效果多在降低情緒的焦慮、幫助放鬆,或是促進血液循環、恢復神經的活性。治療耳鳴的關鍵,其實是改變對它的觀感,不要把它當成可怕的敵人,試著正面看待、慢慢接納與它和平共存。慢慢訓練腦部適應它,還包括一些生活上、飲食上要注意的事:
1.避免咖啡、茶、可樂、菸、酒等刺激性食物。
2.國外報告指出,含水楊酸成分的食物也可能加重耳鳴的症狀,如蘋果、葡萄、番茄、草莓、小黃瓜、奶油、布丁蛋糕等要少吃。另外,如乳酪、可可、巧克力等也可能刺激血管收縮,而影響耳鳴,同樣少吃為妙。
3.建議可喝些具穩定神經系統作用的茶飲,如菊花茶、百里香、薄荷等,可減輕焦慮和幫助睡眠,或可間接改善它。
4.體操、游泳或按摩耳朵等有助減輕症狀,但效果因人而異。
5.約 70.80%的耳鳴患者會伴隨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對於合併中度以上聽力障礙的病人,建議配戴適當的助聽器。因為助聽器可幫助接收正確、較清晰的外來訊號,且是病人想要聽到的聲音,讓聽覺中樞神經重新去處理這些外來訊
息,進而忽略由內產生的耳鳴
15.jpg
耳鳴的各種案例:耳蝸性耳鳴易續發聽覺過敏
一名40歲男性某一次跟友人在KTV徹夜唱歌過後,雙耳總是會聽見「嗡嗡嗡」的聲音,特別是在安靜的環境中;與人交談時,如果說話聲音太小,還會聽不太到,但若請對方說話大聲一點,不僅感到不適,更會聽見陣陣的回音。因此,倘若非得待在嘈雜的環境中(例如百貨公司或大賣場),就會戴上耳塞。
就醫時,他的聽力檢查顯示雙耳均有高頻性聽障,進一步聽力檢查更顯示耳蝸功能障礙。
噪音是造成耳蝸性耳鳴最常見的病因,起因於持續過大的聲響,使耳蝸內的聽毛細胞過度擺動,因過勞造成水腫,特別是瞬間過大的聲響(例如爆炸聲),還會使聽毛細胞斷裂;一旦聽毛細胞受損,就無法一起正常地隨著聲響而「柔順地」擺動,有的擺動得快、有的慢,所啟動的聲音訊息並非同時傳進腦幹,最後就會被大腦解讀成「回音陣陣」。
耳蝸性耳鳴在急性期,會建議使用副腎皮質素(口服、靜脈或直接中耳腔注射)治療,目的是為了減緩聽毛細胞的水腫,避免其發生失養凋零。
最近研究發現,大多數的聽毛細胞在受傷後,倘若沒有發生斷裂,會自動啟動保護機制,進入休眠狀態。其實只要經過適當的治療,就有機會恢復正常,屆時耳鳴也就消失了。
如果聽力還是無法恢復,且耳鳴及回音持續,會建議配戴特殊助聽器改善聽力,更需持續避免噪音。
有抽菸者宜戒菸,有慢性病者宜好好控制「三高」,才能使耳蝸維持良好的血液循環,避免聽毛細胞繼續受損。
反覆的梅尼爾氏病發作(內耳淋巴水腫)、耳中風(突發性耳聾)、腦幹動脈缺血、粒線體疾病或是耳毒性藥物,也都會傷害到耳蝸及聽毛細胞,造成耳蝸性耳鳴
需注意的是,耳蝸性耳鳴相當容易續發聽覺過敏或腦鳴,往往影響到社交、生活與睡眠,因此,有這種型態的慢性耳鳴者,宜正確就醫。
最後聽點小音樂看能不能減緩你的耳鳴吧~(我沒有任何有關這部影片的版權)
IFrame

愛滋病檢查,跟患者吃同盤的食物不會被傳染

愛滋病檢查 跟患者吃同盤的食物不會被傳染
愛滋病介紹
    是一種因為感染了愛滋病毒(HIV),使身體的免疫系統漸漸受到玻壞,無法對抗環境中存在的細茵或病毒,而出現一連串的感染症狀,最後導致死亡。所以又稱之為「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在國內是十大傳染病之一,全世界已經造成好幾千萬人感染。
    傳染的途徑包括1.性行為2.血液交換3.母子垂直感染,其中以性行為感染愛滋病毒的情形最為常見。因為接觸到精液、陰道液及性行為中造成傷口而感染。
    血液的交換情形以輸血最為危險,其他如共用針頭、共用穿刺物品如刮鬍刀、穿耳洞等,這是因為傷口接觸帶有愛滋病毒的血液而感染。
    第三種的傳染途徑則是由於母子垂直感染所導致,懷孕的時候愛滋病毒可能會透過胎盤,及在生產過程或哺餵母奶時傳染給嬰兒。
    就目前的醫療技術而言,愛滋病仍然無法完全治癒,只可以用雞尾酒療法來減少或控制病毒的量,它是合併了許多種對抗愛滋病毒的藥物,來獲得最好的療效,並將副作用降至最低。另外,科學家仍在研究開發疫苗的使用,以預防感染的可能性。
下載.jfif
何時該進行愛滋病檢查?
    糾結窗口期的大多是恐艾患者,而恐艾患者中感染愛滋病的卻是少數。恐艾患者一般都追求100%的肯定答覆,不相信小醫院、檢測時間短了就覺得不准,還不斷求問還有沒有其他愛滋病檢查技術能徹底排除愛滋。可惜的是,醫學上鮮有情況能夠得到「100%肯定」的答覆。而且就算真的有醫生給了肯定答覆,患者也大多是不相信的,更多的還是堅持反覆做愛滋病檢查,害怕自己的檢查結果出錯了。
    HIV感染初期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隱蔽期暴露後7-21天(平均10天)階段一:暴露後13-28天(平均17天)階段二:暴露後18-34天(平均22天)階段三:暴露後22-37天(平均25天)
其中階段二時最適合做愛滋病檢查,因為那時HIV已經被引流到淋巴組織繼而入血進入全身循環。如果以高精度病毒RNA檢測陽性為標準,HIV感染最早可於暴露後兩周左右被發現。
因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有不同的發病過程,就長期臨床上觀察大致會出現下列症狀:
急性感染期(6週):發燒、喉嚨疼痛、疲倦、胃口不佳、噁心、嘔吐、腹瀉、皮膚發疹、肌肉關節疼痛,只有一半的人會有症狀。
潛伏期(1-10年以上):當第一次急性症狀發生後,絕大多數的患者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約10年以上)沒有症狀。但HIV病毒會持續破壞人體的CD4細胞。
發病期(2-5年):當CD4降到200左右時,免疫系統的力量已微弱至無法對抗各種伺機性感染(例如口腔食道念珠菌感染、肺囊蟲肺炎、帶狀疱疹),體重急劇減輕、疲倦、夜間盜汗、持續發燒(3個月以上)、下痢、持續淋巴腺腫,即進入所謂之愛滋病期(AIDS不過切記感染後第1天到第7天就出現的症狀,不可能是HIV引起的。超過第7天如果有症狀應該就醫檢查原因,而不是先入為主覺得自己中獎了,因這時候的症狀大多是烏龍一場。
愛滋病檢查跟患者吃同盤的食物不會被傳染
p24抗原測試
愛滋病病毒 p24抗原測試是用來檢測愛滋病毒抗原。由於在感染初期病毒大量自我複製,愛滋病病毒衣殼p24蛋白能夠比愛滋病病毒抗體更早被檢測得到。在這個期間,受感染者傳染他人的機會很高。p24蛋白一般可於受感染兩星期後被檢驗出。檢驗結果若呈陽性反應,則表示可能有早期感染,而可信性高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七至九十九點九。隨著受感染者的身體開始製造愛滋病病毒抗體, p24蛋白的數量會在感染四星期後下降。
p24抗原和抗體測試(組合測試)
在歐洲愛滋病檢查組合測試已應用了超過十年,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亦已認證了該項檢測的有效性,而這項檢測亦在血庫篩檢捐血者的血液。因為在世界各地不同地方所採用的檢測試劑盒有所不同,所以大部份的國際指引都建議,第四代的愛滋病測試可以在暴露於愛滋病毒的一個月後進行。而另一些由世界衛生組織、及歐洲性病理事會的國際指引仍建議在暴露於愛滋病毒的3個月後重複檢測以確定是否感染。
一、安全的性行為重不重要?
愛滋病檢查安全性行為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有三﹕
 1.性由我作主-性是每個人最珍貴的禮物,應該等待最珍貴,且值得送他這份禮物的人。
 2.懷孕的機率一安全性行為可以有效達到避孕,應該思考的是,在沒有避孕措施之下,你/妳還要發生性行為嗎?
 3.感染性傳染病的機率一安全性行為可以預防大多數的性傳染病,但是感染性傳染病的機率是1%,你/妳願意冒險嗎?
二、什麼是安全性行為?
愛滋病檢查從定義上來說,安全性行為指的就是「沒有體液的交換」,這些體液包括精液、陰道液、血液、唾液、及黏膜。所以性行為中避免接觸這些體液,就可以預防性傳染病。
三、哪些是危險性行為?
愛滋病檢查性行為依安全的程度可以分為﹕無危險性、低危險性、中危險性、高危險性。說明如下﹕
無危險的性行為-包括﹕自慰、擁抱、撫摸生殖器以外的地方。
低危險的性行為-包括﹕相互手淫,相互摩擦、深吻、綑綁、有保護措施的深度愛撫、戴保險套或隔膜的口交、肛交、陰道交。
中危險的性行為-包括﹕體外射精、共用性玩具、沒有保護措施的深度愛撫、射精前口交、經期外的口交。
高危險的性行為-包括﹕沒有保護措施的肛交、陰道交、經期中口交、將精液含於口中、共用針頭、注射器、性行為中出血。
愛滋病預防方式
正確的保險套可大幅降低感染HIV的機率,但亦非天衣無縫。 暴露愛滋病毒「後」預防性投藥暴露於感染風險後(如發生危險性行為、針扎或其他血液體液交換接觸),72小時內服用抗愛滋病毒藥物(每次療程28天)可有效降低愛滋病毒感染機率。治療作為預防已感染者服用愛滋病藥物對預防傳播的效果極佳,血清相異伴侶中之血清陽性一方可經由穩定服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陰性之一方。 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於暴露愛滋病毒之風險行為前使用抗愛滋病毒藥物也可大幅減少服用期間的感染機率。目前針對PrEP的藥物,僅有舒發泰一款,分為每日服用或有可能感染前先服用。針對愛滋病毒血清相異伴侶而言,陰性之一方若每日服用,其避免感染愛滋病毒的效果可達100%。當然最基本愛滋病檢查也是個方法
IFrame

2020年6月15日 星期一

問卦:身邊有人做過hpv檢查?

問卦:身邊有人做過hpv檢查
priscilla-du-preez-9e4n5-xvvbg-unsplash.jpg
hiv 、 hpv簡介
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種DNA病毒,屬於乳突病毒科乳突病毒屬。該類病毒感染人體的表皮與黏膜組織,目前約有170種類型的HPV被判別出來,有些時候HPV入侵人體後會引起疣甚至癌症,但大多數時候則沒有任何臨床症狀。 大概有30到40類型的HPV會透過性行為傳染到生殖器及周邊皮膚,而其中又有些會引起性器疣(俗稱菜花)。若反覆感染某些高危險性,且又沒有疣等症狀的HPV類型,可能發展成為癌前病變,甚至是侵襲性癌症。經研究99.7%的子宮頸癌,都是因感染HPV所造成[1]。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統計指出子宮頸癌HPV病毒主要為16/18型,感染比例合計近 7成。[2] 此外,HPV病毒傳染率與性行為人數正相關。美國2014年研究指出,全體女性平均超過 「8成」 曾感染HPV病毒,單一性伴侶也近6成感染HPV病毒。[3]九成婦女感染該病毒後會自動痊癒,僅少部分人會因持續感染,長期刺激細胞進而引發其他致癌因子,導致子宮頸癌。 在近年,台灣研究指出人類乳突病毒是導致肺腺癌的原因之一。其團隊研究發現,HPV16型病毒所釋放的致癌蛋白E6會使人體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抑癌基因P53」失去功能。透過RNA干擾技術,移除E6病毒蛋白後,抑癌基因P53又能重新啟動,發揮其抑制癌細胞的功能避免穿著過緊的內衣、內褲、四角褲。[4][5]







hpv檢查會被歧視?





你一定要記得HPV病毒非常常見,幾乎有性生活的人,不分男女,一生中至少會感染一次HPV,HPV病毒型別高達上百種,大致可分為高風險型(例:HPV16&18型)及低風險型(例:HPV6&11型)。高風險主要與子宮頸癌、子宮頸腺癌、外陰癌、陰道癌⋯⋯等有關,低風險型則與抹片異常及尖形濕疣(俗稱菜花)有關。通常低風險型症狀,一般人透過自身免疫系統就可以清除,症狀不明顯,但如果持續感染就可能會引發癌病變。以子宮頸癌為例,如果病患長期反覆感染HPV,可能會讓子宮頸的細胞不正常增生,引起所謂的癌前病變,若此時還未接受治療,就有可能會形成子宮頸癌。然而子宮頸癌仍帶走不少人的生命,每年全球約有25萬人死於子宮頸癌,台灣也有約950個死亡個案。為國內女性的十大癌症之一







hpv病毒怎麼感染的?
最主要的感染途徑就是性接觸,由於HPV病毒相當常見,不分性別、伴侶多寡都可能感染,加上不一定會出現症狀,因此如果有過性經驗,都可能不知不覺感染或被感染。雖然HPV發生率高,甚至可能致命,但目前HPV病毒有疫苗可以施打預防。不過,尚無性經驗者效果較佳。另外也要記得,如果已經感染,疫苗並無療效。
男女都會感染,一起預防、做hpv檢查
不要認為子宮頸癌、HPV病毒只有女生才需要特別注意,男生也是會感染HPV病毒引發生殖器疣(菜花)相關疾病。
最好的預防措施是這三招:
1.做好安全性行為,應避免不固定伴侶的狀況
2.施打HPV疫苗,目前國內已經很普及
3.已有性經驗的女性,應定期做子宮頸癌抹片檢查或hpv檢查

hpv檢查地點
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
2.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3.長庚醫院
4.桃園醫院匿名篩檢系統 -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
5.民生醫事檢驗所

(來源:WIKIPEDIA, THE NRES LENS, KKNEWS) 資訊分享

耳鳴症狀好轉,不用住院了

耳鳴症狀好轉,不用住院了
the-new-york-public-library-rfnf3pSBr3k-unsplash.jpg
耳鳴原因
1.一般感冒後耳悶耳鳴 急性中耳炎作怪:最常見的原因
該患者其實是罹患了急性中耳炎耳鳴症候群,起因於感冒時,鼻咽部位發炎腫脹,耳咽管開口阻塞,中耳腔黏液無法排出,細菌孳生,續發急性中耳炎。如果中耳發炎不嚴重時,耳朵不見得會痛,人也不見得會發燒,但或多或少會有傳導性聽力障礙,聽不清楚。一旦突然吹到冷風,或環境溫差驟變,發炎的中耳腔內有黏液阻隔,內耳對於冰冷的感受比健側耳微弱,雙耳對於溫度的感應出現差異,會直接影響到兩側內耳半規管內淋巴液的流動速度,故此病比較常見於急性單側中耳炎患者,鮮少發生在兩側急性中耳炎患者。標準治療使用抗生素及副腎皮質素,消除中耳腔黏膜的腫脹發炎,也清除細菌感染,治療期間會建議患者多喝水,降低黏液的黏滯度,加速它順著耳咽管排出或是被黏膜所吸收。治療發炎 清除細菌感染再不行,就只能施行耳膜切開術,或放置中耳通氣管,直接把黏液引流出來,並改善中耳通氣。倘若一感冒就會耳鳴發作,先別盲服止暈藥物,宜先正確就醫。
2.反覆頭暈發作 原來是腦袋裡有「洞」:這種「窗型小孔」其實一種先天胚胎發育所遺留下來的痕跡,最常見於基底動脈,戲謔地說是腦袋裡有「洞」真的是一點也不為過。
耳鳴症,會呈現週期性的發作,在幼兒過度疲憊或是改變作息時誘發,合併噁心、嘔吐、食慾不振或是凡事提不起勁的現象,會持續數小時到數日,影響日常活動與課業學習,患者往往會有偏頭痛的家族遺傳,在長大後會轉變成偏頭痛。
4.70歲嬤如廁耳鳴 耳石脫落作祟:半夜起床如廁時所發生的耳鳴,大多跟基底動脈(位於顱底,負責供血給腦幹的動脈)缺血有關,起因於突然起身時的姿態性低血壓;如果缺血擴及內耳,不僅會引起耳鳴及聽障,還會使內耳橢圓囊內掌管平衡的耳石鬆脫,隨著內耳淋巴液的迴流,沉積在某一條半規管內;爾後,只要一改變頭部姿勢,易位的耳石就會因重力因素及慣性作用,帶動該條半規管內的內淋巴液,造成眩暈,很像是梅尼爾氏症。

5.梅尼爾氏病發作 天旋地轉:「梅尼爾氏病後管耳石沉積症」,這是一種「複雜
耳鳴」,起因於梅尼爾氏病發作時,內耳的耳蝸、前庭(橢圓囊及球囊)及半規管同時發生了水腫,當水腫太過嚴重時,影響到橢圓囊內的耳石器,造成耳石鬆脫,接著鬆脫的耳石就會順著內耳淋巴液的迴流,沉積於某一條半規管內,造成患者在持續性的暈眩及耳鳴發作過後,只要一改變頭部姿勢時,就會感到短暫的天旋地轉,時間大約數秒到數分鐘不等。
6.雙側全耳石脫位症 躺平轉頭就
耳鳴雙側全耳石脫位症導因於頭部外傷、內耳缺血或其他電生理原因(例如癲癇),使耳石顆粒從橢圓囊脫落,掉到半規管內。在頭部轉動或姿態變換時,耳石顆粒隨著半規管內的內淋巴液移動;當姿勢改變停止時,耳石顆粒因慣性作用,持續帶動內淋巴液,刺激半規管壺腹的頂帽(平衡覺感知器),誘發眼震。
7.遊樂園的夢靨-雲霄飛車後眩
耳鳴
醫師問診後發現,只要請患者平躺時轉頭,或是頭快速向兩側後仰時,均會誘發出眼振和暈眩,顯然是兩側內耳的半規管內均充滿了脫位的耳石,這樣的症狀正是最嚴重的耳石脫位症型態。經過反覆多次進行不同方向的耳石復位術後,病症最終緩解消失了。

預防、緩解 耳鳴 的方式
當病症在平日發作時,往往會伴隨著工作持續一整天,直到下班後才會緩解,但隔天回到工作崗位後,一樣的病症又開始,輕者反覆兩、三日,重者會達數週或數月,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家庭生活或人際關係。由於腦幹中風或出血在發作初期與此病很類似,患者千萬不要亂服止暈或止痛藥而不就醫。建議患者平日適度運動,最簡便的方法莫過於步行或騎腳踏車上下班,不僅可以預防病症發作,也可紓解壓力與維持健康,否則就得在發作前,口服預防性藥物,例如乙型腎上腺素源性受器,或丙型胺基丁酸受器調節劑。患者最好能有規則的作息,即便是假日,也要按平日習慣在固定時間入睡和起床,千萬別前一天熬夜玩樂、隔日睡懶覺,這樣做,可以避免病症在假日時發作。不僅如此,患者也不能過量飲用咖啡或茶。


待在家就覺得耳鳴

夏天 耳鳴 找支隨身風扇降溫  













頭暈(dizziness)一詞的定義較含糊不清,因為頭暈可能是眩暈、暈厥前期 、重心平衡障礙 [2][3] 或一種不明確的「感覺」,比如說「就覺得東西要旋轉了」或「六神無主、靈魂出竅、魂不守舍、腦筋遲鈍、或傻氣的感覺」。 [i][4]所以本條目的目的在於深入頗析「頭暈」並附上英文註解協助讀者釐清。 每個人都會有頭暈的時候,例如:圓圈活動——原地自轉、在圓形場地玩捉迷藏等等。 眩暈是一種旋轉的感覺;或是一種周遭的一切都在繞著自身旋轉的感覺。 很多人都覺得眩暈是非常擾人的。眩暈常伴隨著噁心與嘔吐。大約25%的頭暈屬於眩暈。[5] 重心不穩是一種失去平衡的感覺,常常被形容為「往某個方向傾倒」。這種類型的頭暈較少伴隨著噁心或嘔吐。 不明的頭暈常常是起因於精神/心理因素。有時則是起因於過度換氣。[4] 中風大概佔所有單純因為頭暈而送到急診室的患者中的0.7%。 [ii][5]很多疾病都會使一個人頭暈。事實上,頭暈可能是很多嚴重問題的前兆,例如:腦震盪或腦出血、癲癇和癲癇發作、身體抽蓄、中風、腦膜炎、腦炎(又名大腦腫脹)。 然而這些成因大概可歸納為四大類(%百分比):[7] 外周前庭功能障礙 = 10% 中樞神經損傷 = 5 % 精神/心理疾患 = 5 % 昏昏欲墜、重心不穩 = 5% 不明原因(病因未定)的頭暈 = 5 % 宿醉 Hangover = 70%

(Ref: 維基百科、暈眩相關新聞)資訊分享

2020年6月13日 星期六

車禍左耳有異音 聽小骨重建找回聽覺

車禍左耳耳鳴 聽小骨重建找回聽覺
耳鳴介紹:
   根據美國統計資料指出耳鳴影響約15%的人口,且與焦慮、噪音等因素有關。它不被定義為疾病,它其實是大腦聽覺系統產生的一種症狀。許多疾(包括老化)都有可能造成這種症狀。凡是沒有「音源」而耳朵卻「聽」到了聲音,就是我們所稱的「耳鳴」。它有時只發生在耳的一側,有時則兩邊皆有。造成耳鳴的原因有非常多種,最常見的是聽神經的問題,例如噪音傷害、或是病毒感染、中耳炎,甚至可能是某些藥物損害神經,耳朵就會開始產生耳鳴。
耳鳴原因:
1、耳道的阻塞,使共鳴受到影響
2、耳膜有了破洞或產生病變腫脹
3、中耳聽骨、耳咽管(掌管中耳的壓力)
4、內耳聽覺細胞損壞
5、聽神經故障
6、聽覺中樞有了毛病
7、耳部附近的血管性病變。
1586621730645.jpg
耳鳴的治療:
   耳鳴是全人的醫療,非單靠藥物,而是要身心靈全方位的治療。目前並無有效治療耳鳴的藥物,一般藥物的效果多在降低情緒的焦慮、幫助放鬆,或是促進血液循環、恢復神經的活性。治療耳鳴的關鍵,其實是改變對它的觀感,不要把它當成可怕的敵人,試著正面看待、慢慢接納與它和平共存。目前並無有效治療耳鳴的藥物,一般藥物的效果多在降低情緒的焦慮、幫助放鬆,或是促進血液循環、恢復神經的活性。治療耳鳴的關鍵,其實是改變對它的觀感,不要把它當成可怕的敵人,試著正面看待、慢慢接納與它和平共存。慢慢訓練腦部適應它,還包括一些生活上、飲食上要注意的事:
1.避免咖啡、茶、可樂、菸、酒等刺激性食物。
2.國外報告指出,含水楊酸成分的食物也可能加重耳鳴的症狀,如蘋果、葡萄、番茄、草莓、小黃瓜、奶油、布丁蛋糕等要少吃。另外,如乳酪、可可、巧克力等也可能刺激血管收縮,而影響耳鳴,同樣少吃為妙。
3.建議可喝些具穩定神經系統作用的茶飲,如菊花茶、百里香、薄荷等,可減輕焦慮和幫助睡眠,或可間接改善它。
4.體操、游泳或按摩耳朵等有助減輕症狀,但效果因人而異。
5.約 70.80%的耳鳴患者會伴隨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對於合併中度以上聽力障礙的病人,建議配戴適當的助聽器。因為助聽器可幫助接收正確、較清晰的外來訊號,且是病人想要聽到的聲音,讓聽覺中樞神經重新去處理這些外來訊
息,進而忽略由內產生的耳鳴
耳鳴
耳鳴的各種案例:車禍左耳耳鳴聽小骨重建找回聽覺
一名65歲女性多年前發生車禍,接受開顱減壓手術,出院後,總覺得左耳會持續聽見「嘰嘰嘰」,不僅如此,跟人交談時,覺得聲音忽大忽小,有些字詞尾音會散開,有些卻會放大,甚至會拉得很長。
她騎機車時都得戴耳罩,否則,右耳聽見的是一般的風聲「呼呼呼」,左耳聽見的卻是相當可怕的「轟轟轟」,很像炮竹聲;感冒時,耳鳴及奇怪的聽覺現象反而會消失。
就醫時,我發現她的左側耳膜相當平坦,缺乏正常狀態下應有的聽小骨隆突,聽力檢查顯示,該耳有傳導性聽力障礙、耳膜張力過低,電腦斷層證實聽小骨鏈關節已經分離。
在正常狀態下,聲音經由外界傳入外耳時,聲波會被耳膜聚集成一個點,接著傳進中耳腔的聽小骨。聽小骨共有3塊,一塊連接著一塊,藉著槓桿作用,把聲波放大,再傳進內耳。如果因為頭部外傷,顳骨發生強烈的震撼,震傷聽小骨鏈,使關節分離,輕者(關節囊還在時)出現傳導性聽力障礙,重者(完全斷裂)耳聾。倘若患者聽到大聲響,或是快速轉頭時,鬆弛的聽小骨鏈還會出現多餘的「甩動」,在原本應該聽到的聲音外,再多一個不成比例、過大的聲響,很像聽覺過敏。
外傷性聽小骨鏈關節分離症候群,患病初期,只要避免噪音或身體震動,大多會在半年內自然痊癒;另外,還須避免過敏或感冒,固然中耳炎所致的中耳腔分泌液,會暫時限制住分離的聽小骨鏈,避免它們出現多餘的震動,患者會感到舒服,但炎性物質反而會阻礙關節的癒合。倘若超過半年依然未恢復時,表示斷裂處已經結疤化,不可能會再黏在一起了,會建議進行聽小骨重建手術,或者配戴骨導式助聽器。
須注意的是,中耳膽脂瘤也會破壞聽小骨,造成聽小骨鏈斷裂,甚至失去聽小骨,有類似症狀者宜正確就醫,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最後聽點小音樂看能不能減緩你的耳鳴吧~(我沒有任何有關這部影片的版權)
IFrame